這位“萬嬰之母”親手接生5萬多名嬰兒,袁隆平也在其中……
她一生未曾婚育,卻是位最偉大的母親,親手接生過5萬多個新生命,被尊稱爲“萬嬰之母”。她稱自己是“一輩子的值班醫生”,並將一生都獻給了國家的醫學事業。她就是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新中國第一位女學部委員(院士)——林巧稚。雖然她已經離開我們40多年了,但她親手救治過的產婦、患兒卻依然懷念着她。讓我們穿越半個多世紀,從一封來自內蒙古的求助信講起。
一封特殊的求救信
一場勇敢的搶救
患者 焦海棠:我是懷了第五胎的人,前四胎都沒活成,其中後三胎都是出生後發黃夭折的,求求您,求求您,救救這沒有出生的第五胎吧……
這是來自內蒙古包頭市一位母親的求助信,寫信的人是老人焦海棠,62年前,當時25歲的焦海棠接連出生的四個孩子,沒有一個活過百天,這樣的打擊讓她陷入痛苦的深淵,她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
患者 焦海棠:什麼病都沒有,給我檢查說你兩口子什麼病都沒有,爲什麼生孩子就不活呢?包頭小兒科主任就說寫信吧,給協和醫院寫了封信。
收到來信的林巧稚徹夜難眠,茶飯不思,貿然接診可能會面臨許多風險,但想到求助信中這位母親絕望的心情,她查遍資料後,決定試一試。
來到醫院的焦海棠,病情很快被確診爲新生兒溶血癥,這是一種由於母嬰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疾病。當時全國沒有治癒的先例,國際上也十分罕見。
面對這樣棘手的狀況,林巧稚和她的團隊一邊安撫孕婦,一邊謹慎地制定手術方案。孩子出生很順利,可是不到三個小時就出現了全身黃疸,生理指標越來越糟。林巧稚決定採用臍靜脈換血法給新生兒全身換血。
中國工程院院士 婦產科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 郎景和:這個想法很偉大,好多事情你看別人做起來並不了不得,但是你能做嗎,你敢做嗎,這是非常重要的。
冒着巨大風險,換血開始,林巧稚先把聽診器在自己手心焐熱,再輕輕貼到嬰兒胸前,同時用手示意,控制抽血、輸血速度。終於,嬰兒的膚色由黃轉紅。三天後,第三次換血後,孩子全身黃疸明顯消退——成功了!林巧稚第一時間衝回病房告訴焦海棠。
患者 焦海棠:三步兩步地就跑着上我那裡說,我告訴你個好消息,孩子有希望,生存的希望,她特別高興,我也很高興。
焦海棠第五個孩子成爲有記錄以來,中國首例成功搶救的新生兒溶血癥手術患者,而此時林巧稚已經整整七天沒有離開過這個孩子身旁。
患者 焦海棠:喂水、餵奶、喂藥,白天晚上,一直看了一個星期,真辛苦。當時我都激動得掉眼淚,給他叫小協和,因爲是林巧稚她在協和醫院救的他,所以就叫小協和。
當年的小協和如今已是60多歲的老人,在他出院後的四十年時間裡,醫院還在一直跟蹤着他的健康狀況。
焦海棠兒子 王文東:協和醫院給我來信息,讓每隔三到五年給它寄一次我的體檢表,一直跟蹤到40週歲。
焦海棠的孩子只是林巧稚成功挽救萬千孩子中的一個,很多孩子因爲感激林巧稚的救治,取名“念林”“敬林”“仰林”。
“我是一輩子的值班醫生”
在林巧稚家裡,這部老電話一直被放在牀頭,醫院有危重的病人,林巧稚就整夜守着電話等消息。她說:“我的唯一伴侶就是牀頭那部電話,我隨時隨地都是值班醫生。”這句話,讓與她共事20多年的學生郎景和院士,回憶起來仍記憶猶新。
中國工程院院士 婦產科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 郎景和:我們都有值班,有輪轉,林大夫可是無論春夏秋冬,日日夜夜,她都在,所以她是一輩子的值班醫生。我們通常說工作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那麼工作是林大夫生活的全部,她這一輩子都在工作。
林巧稚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母嬰健康事業,她致力於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等方面的研究,即使在纏綿病榻的三年中,仍堅持參與《婦科腫瘤》的編寫。50餘萬字的著作,濃縮了林巧稚畢生對婦科腫瘤的探索和研究,是她爲醫學事業所付出的最後努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 婦產科專家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 郎景和:林大夫在病中想到的還是婦產科,還是產科的一些問題,一直到她彌留之際。
林巧稚去世後,焦海棠曾專程帶着兒子來到林巧稚的家鄉鼓浪嶼毓園去拜祭她。
患者 焦海棠:我就領着小協和,我說你的命是她給的,咱們去拜祭拜祭她,她的事蹟展覽,我看見有她的照片我就磕頭,我說謝謝你,我家的幸福是你給的,忘不了你。
親手接生5萬多嬰兒
袁隆平也在其中
半個多世紀裡,林巧稚親手接生了5萬多個孩子,其中有一位家喻戶曉,他就是袁隆平。這份協和醫院的檔案裡就記載着袁隆平出生時的有關情況。
這份出生證明是打印的,除了打印文字,其餘的空白則是用繁體中文或英文填寫,左上頁填寫的是一個嬰兒的生命信息和家庭信息:袁小孩,也就是袁隆平的小名,家住西城舊刑部街長安公寓,原籍江西德安城內;右頁中間爲袁小孩出生時留下的腳印,上面還有那位爲袁小孩接生的婦產科大夫的英文簽名:Qiaozhi Lin,就是林巧稚大夫。
林巧稚生於1902年,恰好與袁隆平的母親華靜同歲,那年她還是一個二十七歲的姑娘,剛剛從協和醫科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還是一位年輕的新醫生。林巧稚,袁隆平,兩位大師級的人物,就以這樣的方式“初遇見”,有人說,這是一個偉大引領另一個偉大的過程,如此緣分,奇妙無比。
不是母親
卻是最偉大的母親
身着白衣,心有錦繡,醫展芳華,即便在生命的最後,她依然心繫工作。1983年4月22日清晨,林巧稚在昏睡中發出囈語,急促地叫喊:“產鉗,產鉗,快拿產鉗來!”她慢慢平息下來,過了一會兒,臉上露出一絲微笑:“又是一個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個,真好!”
這些,就是林巧稚給這個世界留下的最後的話。一代醫學大家,一生踐行醫者仁心。她不是母親,卻是萬千嬰兒最偉大的母親。今天我們再次緬懷她,致敬醫者仁心,感受醫者光輝。
總編審:娜布琴花
編 審:夕 介
編 輯:林 媛
來 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聲明:除原創內容特別說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和音視頻均來源於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爲內容侵權,請在文章下方留言聯繫我們刪除或支付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