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隱憂 進口蛋還當成散裝蛋

蔡政府今年三月起執行專案進口雞蛋,從採購條件、規格、通路和保存都沒規畫,以致花了逾五億元公帑補貼價差,卻有近二億元的蛋過期銷燬;與衛福部間的標示也沒配套,出現改標、亂標亂象,還惹出「實質轉型」謬誤。但衛福部食藥署目前還是將進口蛋視爲散裝蛋,未要求一定要標示有效日期,且煮熟成茶葉蛋等仍屬實質轉型,原產地可標示臺灣。

畜牧界認爲,進口蛋專案還要執行到明年六月,遊戲規則要制定好且資訊透明,才能讓業者和消費者依循。

一名中央畜產會退休員工說,民間本來就有進口雞蛋,當要由政府專案補貼進口價差,執行採購的畜產會就應對業者有所要求,比如來源牧場標準、水洗與否、有無噴蠟和冷鏈等,但畜產會裡有很多CAS優良蛋品專家,這次卻未討論訂定標準作業程序。臺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周崇熙日前受訪說,尤其現在還要繼續進口雞蛋,不能重蹈覆轍,政府應全盤解決灰色地帶。

以標示來說,臺農蛋品日前遭檢舉巴西蛋品有效期限竟比原廠進口時標示還長,當時董座塗萬財就喊冤,指業界長期以來有效日期都以雞蛋洗選當天往後再推一個月,卻遭到裁罰。

不過,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依食安法,只有包裝食品得依規定標示有效日期,進口蛋視爲散裝蛋,未要求一定要強制標示有效日期,但應標示「品名」及「原產地(國)」。但進口蛋經歷長時間運輸、在報關、洗選及上架時又脫離冷鏈,保存條件早已丕變,迄今食藥署還將之視爲市場的散裝食品,也成爲食安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