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對監測數據造假保持“零容忍”

12月24日,生態環境部召開12月例行新聞發佈會。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趙羣英表示,自2022年10月以來,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開展專項整治,共查處1968家弄虛作假第三方環境監測機構,移送刑事案件167起,公開曝光62個典型案例,起到了強大的震懾作用。

趙羣英表示,總體上看,生態環境監測主要包括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監測兩大類。其中,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由生態環境部門組織開展,監測數據總體客觀準確、獨立權威、真實可信,與老百姓的感受保持一致。污染源監測方面,問題主要出現在排污單位委託第三方監測機構開展的監測活動中,弄虛作假現象較爲突出。

今年10月,生態環境部公開通報了山西方創公司、西安科納公司兩起刑事案件就是發生在第三方機構監測過程中的弄虛作假問題。對案件的造假手段和方式,趙羣英概括爲“不到現場、到了不採、採了不測、測了篡改”。

不到現場,坐在辦公室就係統造假,並出具虛假的監測數據和報告;到了不採,檢測人員到現場後進行“表演式”採樣,假採樣或者少採樣,到實驗室內僞造數據;採了不測,主要表現爲故意更換、遺棄監測樣品,出具與所採樣品無關的監測數據和報告;測了篡改,主要是在分析測試或編寫報告環節篡改數據。

“對監測數據造假,保持‘零容忍’的態度,堅決予以打擊。”趙羣英表示,目前,生態環境部正配合司法部加快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條例》制定工作。條例將以打擊監測數據造假爲重點,推動賦予生態環境部門打假處罰權限,進一步壓實排污單位數據質量主體責任,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同時提高違法成本。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