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如死!疫情加劇「全球嬰兒荒」 釀財政雙重打擊
▲疫情下,不少夫妻在家的時間變長,但生育率卻沒有因此提高。(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引發不少前所未有的危機,原本在以爲在疫情影響下,許多夫妻在家相處的時間變多,生育率應該會上升,但沒想到2020年的新生兒數量卻極低,臺灣、南韓和香港去年的人口皆爲負成長,即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還多,而法國的生育率是二戰以來最低,中國的新生兒數量則較往年減少15%,顯然疫情嚇退了民衆生育的念頭。
根據《彭博》報導,自從新冠肺炎爆發一年多以來,原本期望的疫情嬰兒潮並沒有來臨,疫情反而對人口增長帶來明顯且衝擊性的傷害,且不僅僅是因爲嚴峻的死亡人數,包括義大利到新加坡等主要經濟體,在各種防疫限制下的社會狀況,也勸阻了人們生孩子一事。
▲從臺灣、南韓、中國、新加坡到歐美等地,過去1年來生育率紛紛下降,不只將削弱潛在經濟成長,也會使未來財政可負擔性更形惡化。(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在疫情影響下,各國政府鉅額借貸,導致未來的納稅人需要承擔更多債務,但未來的納稅人卻越來越少,這對人口高齡化的亞洲和歐洲部分地區來說打擊很大。匯豐控股有限公司經濟學家(James Pomeroy)詹姆士表示,「如果衰退時間越長、越嚴重,出生率下降的幅度就越大,而出生率下降可能成爲未來家庭生育的常態。」如果往後情況真的如他所預測,「經濟成長率將繼續降低,長遠來看的話,高額債務的可持續性也降低。」
報導指出,義大利生育率降低的情況最明顯,以去年12月的數據來看,義大利15城市內的出生人數減少了22%;日本2020的新生兒數量創下歷史新低;臺灣原本就不高的生育率更是首度跌破1。就財政角度來說,這樣的結果十分不理想,以美國爲例,即使沒有疫情影響,到了2030年退休人口仍是高於兒童人數;而歐盟在2008年到2016年的期間,退休金支出已經增加近三分之一,扶養比也只會更高。
野村控股的經濟學家瓦爾瑪(Sonal Varma)也指出,「財政影響可能是雙重打擊,人口增長的下降將讓勞動力減少,進而損害稅受,這也會讓公共養老金和醫療保健支出增加。」德國IZA勞動經濟研究所(IZA–Institute of Labor Economics)也預測,美國的出生率可能會比2008-2009年經濟危機時更下降50%。
▲推遲生育並非壞事,但極有可能會面臨到不孕症等問題。(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除了生育率以外,疫情影響下組成家庭的腳步都變慢,新加坡在2020年的結婚人數下降約10%,因此當局也增加補助,鼓勵公民在疫情下多生孩子。不過對某些國家來說,經濟可以復甦,但生育率卻無法改變,麻州威爾斯利學院(Wellesley College)經濟學教授菲利普(Phillip Levine)也說,「當大家都開始延遲生育時,有些人可能真的會晚點生,但當中某些人卻根本不會。」
奧地利人口研究所的生育專家湯瑪斯(Tomas Sobotka)補充,「很多人根本不會生孩子,因爲推遲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現在許多打算將來生孩子的男女都處於30代末或40代初,但當他們以後想生的時候就可能面臨不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