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除溼靠6招!醫曝3食物少吃 多喝溫水活化內臟

醫師黃軒表示,溼氣是指體內積聚的水分和痰涎,若溼氣過高,會影響人體的正常代謝和循環,造成各種不適症狀。(示意圖/中時資料照)

身體除溼靠6招(製圖/陳友齡)

臺灣天氣時常陰雨綿綿,溼氣過重易對身體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分享6招幫身體除溼,包括調整飲食習慣、多喝溫開水、適當運動、睡眠充足、保持衣物和居住環境乾爽及多開窗通風。其中他提到,冷飲、油膩、甜食等最好少吃;另外,喝溫水可活化內臟,稀釋和排出體內溼氣,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黃軒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表示,溼氣是指體內積聚的水分和痰涎,若溼氣過高,會影響人體的正常代謝和循環,造成各種不適症狀,如頭暈、胃脹、水腫、皮膚及過敏等。他並分享6招排溼:

1、調整飲食習慣:黃軒建議,少吃冷飲、油膩、甜食等食物,儘量選擇健康的替代品來滿足口腹之慾,如無糖的茶、咖啡、水果汁或低脂牛奶來代替含糖飲料;肉類、蛋類、豆類及堅果種子來代替油炸、油膩的食物;乾果、黑巧克力、優格或全麥餅乾來代替甜食。

2、多喝溫開水:黃軒指出,喝溫水可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基礎代謝率也跟着提高10%~12%,燃燒脂肪效率更佳;另外,攝取充足水分也能促進體內循環,有助消水腫、排廢物和促排便。

3、適當運動:黃軒解釋,運動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加速溼氣和毒素的排出;還可以增加活力和免疫力,提高抵抗溼氣和病菌的能力。如跑步、健走、游泳都是不錯的選擇。

4、保持睡眠充足:黃軒說明,睡眠可改善心情和情緒,減少溼氣對精神和神經的影響;也能調節體溫和水分平衡,防止溼氣造成的水腫和發炎。

5、保持衣物和居住環境乾爽:黃軒提醒,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或睡在潮溼的地板,以免體外溼氣侵入體內。

6、多開窗通風:黃軒表示,室內空氣與室外空氣產生對流,能帶走多餘的水分和熱量,降低室內溼度和溫度,減少溼氣在室內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