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大地震後二次災害

花蓮發生規模七點二大地震,全臺有感傳出多起災情。爲避免進一步災損或傷害,政府相關單位與民衆應慎防大地震後的二次災害。

大地震後最常見的是「大樓或房屋倒塌」,伴隨大地震而來的災害,通常會有火災(例如白河大地震造成嘉義市嚴重的火災災情,這次地震也導致東華大學火警)、電梯故障(導致受困)、工地大型機具或設備掉落(導致傷亡)、橋斷、路斷(如蘇花公路已柔腸寸斷)、軌道(捷運、鐵路、高鐵)變形或工程受損影響行車安全。此外,大地震過後還可能發生以下五種事故或災害,不可不慎,應進一步預防:

一、海嘯:這次地震過後,日本已對衝繩發佈海嘯警報,並預測海嘯會有三公尺高,提醒海邊居民注意。最重要的個案是二○一一年東日本大地震後,發生嚴重海嘯導致近兩萬人喪生。許多逃生的民衆,則因有海嘯的防災意識,知道要快速逃生而得以存活。

二、餘震:通常餘震的強度不會高於主震,但仍可能讓搖搖欲墜的大樓倒塌,或讓已受損害的建築進一步惡化。例如九二一大地震一週後的餘震,就讓原本受創嚴重(但未倒塌)的上毅大樓倒塌。

三、山崩與落石:大地震會讓地質土石松軟,落石可能阻斷交通,或造成路人或車輛的傷害。例如,本次地震就有登山客遭落石擊重死亡的個案。雖然大地震主震已結束,但已造成土質鬆軟,仍不可輕忽後續可能發生山崩與落石災害,而這又和土石流有關。

四、土石流: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山區土質鬆軟;導致兩年後的桃芝颱風爆發嚴重土石流,造成逾一百人喪生的慘劇。有專家指出,桃芝風災雨量不及一九九五年賀伯颱風雨量一半,傷亡卻遠高於賀伯,主要原因即是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山區土石松軟。

五、土壤液化:二○一六年美濃大地震,造成臺南永康的維冠金龍大樓倒塌,並有逾百人喪生。但隨後發現,大臺南地區受地震影響而有土壤液化的現象,雖然未傳出嚴重災情,卻也讓許多受災戶相當恐慌。

我們不能因大地震(主震)結束而輕忽防災,因爲可能發生二次災害。不只民衆應有地震的防災意識與常識;政府與相關防災學術研究機關,也應善盡提醒的責任。尤其剛發生大地震,此時宣導如何防震,民衆的感受或接受度通常較高。甚至,爲提升防救災能量,許多表現優異的「自主防災社區」,或可在災區扮演更積極的「自助」、「共助」與「公助」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