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以北京冬奧爲契機打開僵局

旺報社評

在政治爭議與民粹激情聲中,北京冬奧會閉幕,有別於場外的喧囂,場內卻充滿熱情的張力,不僅賽事精彩紛呈,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也不吝表達對主人細膩貼心接待的感激,對北京冬奧吉祥物「冰墩墩」更是喜愛。在Omicron全球肆虐、烏克蘭局勢弔詭的當下,北京冬奧成爲一股和平與友好的清流。

珍惜跨越身分背景的情誼

問題在於,隨着北京冬奧會聖火熄滅,這股清流能否繼續爲世界傳遞正能量?理論上人們在疫情時期依舊能夠有條不紊地將奧林匹克聖火傳遞下去,奧林匹克的精神也應克服對立與狹隘的情緒傳承下去。北京冬奧期間發生的那些純粹、有愛的故事,可以爲陷入猜忌、喪失信心的人們帶來光亮,兩岸關係也應藉此涓涓清流融冰破冰、打開僵局。

對於優秀的運動員而言,比賽的目的並非擊敗對手,而是超越自我,因此,競爭對手恰恰是最能互相砥礪的良師益友。中美大國的戰略競爭,何不妨也從這個角度思考更加有利的相處之道。

北京冬奧賽場頻頻出現優秀選手惺惺相惜、彼此鼓勵的感人場景,大陸選手徐夢桃在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項目上奪得金牌,同場競技的美國選手在最後一跳出現失誤,無緣獎牌,卻與徐夢桃緊緊擁抱,爲她祝賀;一位法國選手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中動作失誤,坐地傷心垂淚之際,大陸選手谷愛凌和瑞士選手格雷莫德上前鼓勵。谷愛凌說,「是她跳出了最高難度動作,才激勵我去挑戰。」

這些故事讓我們看到,真誠的友誼不會爲政治陰霾所困擾。爲大陸贏得1金1銀的單板滑雪小將蘇翊鳴,在首鋼滑雪大跳臺完成第二跳後,與日本教練佐藤康弘相擁而泣。佐藤教練賽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兩人疫情期間無法見面,但每天微信一起訓練,透過發送影片,不斷確認動作,他希望中日關係也能向好的方向發展。挑戰4A未能成功,無緣三連冠的日本選手羽生結弦說,「北京冬奧會是一生中收到最多支持的比賽」。

日本前外交官小倉和夫曾指出,「國家交往」和「國民交往」可以看做兩個「次元」,儘管國家交往會遇到非常困難的時期,但這並不意味國民交往也要添上心結。誠如他所言,本屆冬奧開幕式上,作爲東道主的大陸觀衆並不吝惜對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報以熱烈掌聲;閉幕式上,與「冰墩墩」一起玩鬧的運動員們亦流連忘返而遲遲不願退場。這些跨越身分背景的情誼何嘗不是一種滴水穿石的力量?與之相比,被行政院下令究責、遭到綠營圍剿的黃鬱婷,遭遇令人扼腕。

多些無涉意識形態的交流

大陸在本屆冬奧會展示了驚豔全球的科技成果。從綠色節能的奧運場館、智慧高鐵,到融合力學、數學與電腦圖形等多種高科技的比賽服裝,再到大陸自主研發的雪車和雪蠟車等,這些尖端科技所體現出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讓我們看到大陸進步的推動力。

大陸正在成爲年輕人追逐夢想、實現自我價值的新樂園。本屆冬奧會最引人注目的明星當屬中美混血滑雪好手谷愛凌。即使冬奧已經結束,她的名字仍頻繁出現在大陸社交媒體的熱搜榜上。雖然因出生在美國而代表大陸參賽惹來爭議,但她憑藉2天3賽收穫2金1銀的非凡實力和灑脫的性格贏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如今,谷愛凌已成爲大陸的頂級流量明星。對她而言,大陸早已超出血緣所繫的母國概念,而成爲充滿機遇的地方。

臺灣地處亞熱帶,培養冬奧項目的選手不易,但仍有4名選手取得參賽資格,5名臺灣人參與冬奧火炬傳遞,30多名在北京求學的臺灣學生擔任志願者,此外不少臺商也參與了北京冬奧各項建設。臺灣民衆最初對北京冬奧會的關注度並不高,但隨着冬奧開幕,民衆的情緒好感度也逐漸由負趨正。其實,以冬奧爲契機,多些無涉意識形態的交流,對兩岸關係有益無害。

冬奧雖已結束,但在世界仍充滿對抗的當下,有識之士應以冬奧爲契機,讓世界早日邁向融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