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延續體育交流善意 打開兩岸僵局
旺報社評
日前在大陸舉辦的第十屆東亞空手道錦標賽,中華臺北隊與中國隊以21金成績並列金牌榜第一。賽程僅僅3天,但正值大陸五一長假,吸引不少大陸民衆前往觀賽,兩岸選手激烈競賽,但都能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比賽名次與中華臺北名稱也未引發任何紛爭,可謂兩岸體育交流的典範。
兩岸合作的先行領域
空手道從2020東京奧運會列入正式比賽項目後,兩岸都迎來發展高峰。臺灣空手道運動走在大陸前面,早已建構出完整的運動體系。最近幾年,大陸體育教育界體認,空手道與中華武術淵源深厚,學習空手道有助於青少年瞭解中華傳統文化,也開始關注空手道運動,致力於「空手道走進校園、走近青少年」。這也意味,兩岸在空手道運動方面,有更多切磋、交流的需要。
這屆空手道賽事,應是疫後兩岸體育交流的一次典範。賽事中,兩岸未因名次與名稱問題引發政治爭論,這種轉變十分微妙,應有助於兩岸民間交往的正常化。畢竟體育是兩岸交流合作的先行領域,也是兩岸之間重要的交流管道。但這些年來,兩岸體育競賽衍生的紛爭不少。2021年東京奧運會期間,兩岸選手較勁的賽事相當多,網民竭力嘲諷對方,醜化抹黑選手與教練的付出,給兩岸關係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
雖然說競技體育需要拚搏的精神,體育運動也難免牽涉政治,但惡意攻擊選手,泛政治化體育賽事,已失去體育精神的核心價值。運動競賽不該受政治干擾,給選手創造正向的輿論環境,讓他們能公平、真誠、拚盡全力地參與比賽,纔是對體育最大的尊重。
兩岸奧會於今年4月恢復實體交流,雙方都表達了對兩岸體育交流正常化的期待。兩岸奧會體育交流座談會,爲兩岸奧會於1997年共同發起,已成爲兩岸體育界最重要的年度會談。2016年蔡政府執政後,兩岸官方交流陷入冰凍,但體育交流仍十分密切。疫情期間兩岸奧會無法實體交流,但在兩會主席堅持下,仍以線上視訊方式持續進行研討會,兩岸體育交流並未中斷。
激發人們爲和平努力
體育界人士努力維繫兩岸交流順暢,是因爲體育曾在兩岸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1981年中華臺北奧會與國際奧會簽署《洛桑協議》,臺灣得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名義重新參與奧運。曾擔任國際奧會執委的吳經國回憶,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兩岸選手共同參加入場與開幕典禮的儀式,來自兩岸的旗幟在奧運村共同飄揚。兩岸選手在奧運村、餐廳、賽場上不時碰到,大家都很自然地互動和交流。當時在華人世界廣爲流傳的一張照片,就是在男子60公斤級舉重的頒獎典禮上,獲得銅牌的臺灣選手蔡溫義與獲得金牌的大陸選手陳偉強握手祝賀。
1989年,中華臺北奧會與中國奧會在香港簽署協議,解決了臺灣體育團組赴大陸參加國際比賽等的中文譯名問題。第二年,北京亞運會舉行,開幕式上中華臺北400餘名隊職員,一入場就贏得了全場歡呼。透過這屆亞運會,兩岸體育交流的門越開越大。這一年,趙傳、庾澄慶等臺灣歌手在亞運前夜演唱會上登臺,拉開臺灣藝人大舉西進的序幕。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臺灣逐步開放學術、文化、藝術、體育、宗教及職業團體赴大陸訪問。
從相互隔絕到開始接觸、逐步瞭解,從日趨熱絡的互訪比賽、雙向交流,到向規範化、機制化發展,數十年來兩岸體育交流,見證了兩岸關係不斷前行。儘管難免在政治風雲中跌宕起伏,體育始終激發人們爲和平而不屈努力。今年下半年,成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杭州亞運會等國際體育盛會將相繼舉行,如若兩岸體育交流能延續東亞空手道錦標賽的善意,在點滴間累積和修復,有朝一日涓涓細流終可以融冰、破冰,打開兩岸關係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