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解中英僵局 北京可以更有爲

旺報社評

北京召回6名涉入曼徹斯特中國領事館外示威事件的外交官,似乎有止血的用意,被視爲希望緩和爭端,避免中英之間關係進一步惡化。此舉能否化解倫敦和北京之間的外交僵局,尚待觀察。倫敦是否停止窮追猛打,除了會影響未來英國與中國大陸的雙邊關係之外,也可藉此觀察中共二十大以來一連串大外交行動的邊界所在。

召回外交官 息事寧人

這場外交僵局,種因於曼徹斯特中國領事館前一場示威。今年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期間,一個港人組織在中國領事館前進行抗議活動,示威者與領事館成員爆發衝突,一名男子被拉入領事館毆打。事件引起英國政界高度關注,並引發中英外交風波。英方傳召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臨時代辦楊曉光抗議,英國警方也介入調查。北京爲了避免外交官被宣佈爲不受歡迎人士而遭驅逐出境,最後選擇召回外交官來息事寧人。

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對無人面臨司法程序表示失望,但也表示北京召回外交官的做法是正確的。但英國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卡恩斯態度強硬,不但形容中國外交官像膽小鬼一樣逃走,還要求英國外交部宣佈他們爲不受歡迎人士。大約兩週前,英國首相蘇納克表示,倫敦與北京合作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中國對「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構成了系統性的挑戰」。

蘇納克口中所謂的「黃金時代」是指從2010年到2015年的兩國關係。但是到了2019年,英中關係因爲新疆維吾爾人權問題與香港大規模「反送中」運動出現緊張。2021年英國與澳大利亞、美國簽署AUKUS安全協議,劍指北京,兩國關係降到冰點。2022年是英國和中國建交50週年,習近平與時任英國首相強森曾在3月間通了一次電話,此外沒有其他友善性互動。前任首相特拉斯在擔任外交大臣期間和競選過程中,都曾經對中國強硬表態,向來務實的現任首相蘇納克在飛往峇里島的專機上說,英國視中國爲系統性的競爭對手,爲了維持臺海穩定與和平,英國不排除送武器到臺灣,這段話讓他與習近平會面的安排告吹。

北京大外交 獨漏英加

從9月以來,習近平開始恢復長達兩年多停止的出訪,並頻頻接見外國領袖,至少已與29國的國家領導人正式會面。英國與加拿大是唯二沒有與習近平會談的西方大國,這兩國正巧又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與美國有歷史與血緣上的特殊關係。

上月底,加拿大提出《印太戰略報告》,其中指出中國「是一個日益具有破壞性的全球大國」。這份報告顯示杜魯道政府對北京的態度有了180度轉變,外交部長趙美蘭也表示加拿大計劃派更多軍艦配合美國一起通過臺灣海峽,以凸顯臺海水域是國際水域。以往加拿大軍艦也曾穿越臺灣海峽,但是相對低調。加拿大外交部長的宣示,顯示未來加拿大與美國在西太平洋軍事合作的可能性。

攤開地圖,北京最近一串的大外交從中亞、東南亞、中東、非洲到歐洲,獨獨漏了英國與加拿大,頗堪玩味。五眼聯盟中,習近平在G20峰會期間會見了美國、澳洲和紐西蘭,都有不錯的會談氣氛。紐、澳都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成員國,與中國經貿關係密切。澳洲新任總理艾班尼斯上臺後試圖重建與中國的關係,特別是G20峰會期間的會面,雙方關係以有明顯改善。

中共大外交以經貿爲主,期盼進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TPCPP),加拿大是成員國,英國也可能比中國先一步加入,中國沒有與這兩國關係惡化的必要。更何況惡化這兩國的關係,只會加深新冷戰集團化的對立,這也是北京想避免的。而英國與加拿大國內都面臨嚴重的通膨問題,特別是英國通膨率高達10%以上,陸續發生多起大罷工事件。現在中美關係趨向緩和,只要有適當的敲門磚或催化劑,英、加兩國應會回到經貿議題,尋求與中國的合作機會,北京大外交可以更有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