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研良語-淨零轉型下 勞工也需公正轉型

在淨零轉型中,不只有產業轉型的重要,協助勞工轉型的需求也迫在眉睫。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着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極端天氣事件頻仍,已嚴重影響人類與萬物的生存,全球各國無不加緊腳步,加速邁向淨零碳排的目標,着手進行相關的淨零轉型,包含能源、產業、社會型態、生活轉型等。

面對勢不可擋的減碳浪潮,各國政府已制定淨零相關政策,碳排放已是各產業不容忽視的新興議題,因此達成淨零排放已成爲各產業企業維持營運的必要行動。我國爲遵循「2050淨零排放」目標及加速淨零排放發展進程,於2022年3月30日公佈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透過推動「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策略,以及建構「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基礎環境,輔以「12項關鍵戰略」,就能源、產業、生活轉型等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劃,逐步實現2050淨零排放之永續社會。並推動以數位轉型和淨零轉型爲動力的「雙軸路線」,投資創新、投資人才,以發展智慧永續的新臺灣。

在「產業轉型」策略的推動過程中,勢必將改變產業經濟及就業結構,影響部分產業與族羣生存,造成產業大洗牌,將會有工作因轉型而消失,亦有新的綠色工作機會產生。根據勤業衆信《邁向淨零:新世界秩序下的氣候政策》報告預估,在亞太地區超過40%的人目前所在的產業會受到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等相關威脅,勞工因此必須順應趨勢,提升自身技能,或是學習新技能,以便自己在轉型過程中不被淘汰。

根據臺大風險中心《2024企業氣候行動追追追》研究所述,2022年臺灣前30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中,石化業佔的排放量最高爲47.97%、鋼鐵業佔24.54%、電子零組件業佔16.79%、水泥業佔7.15%、造紙業佔2.44%,顯現這些產業目前在淨零轉型需求的迫切性較高。而面臨產業在進行淨零轉型的高度需求,於這些產業工作的勞工卻爲首要影響族羣,根據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委託研究指出,臺灣2040年到2045年淨零轉型中,將導致失業人口增加2.5萬人,會衝擊的產業包括燃氣供應、砂石、石油及煤製品製造、石油及天然氣礦業等。顯示在淨零轉型中,不只有產業轉型的重要,協助勞工轉型的需求也迫在眉睫。

回顧過去歷史上的重大發展歷程,從工業革命開始,人力已逐漸被機器所取代、人力的外移、國營事業民營化、非典型的僱傭關係及勞動條件惡化,再到現在的全球氣候變遷與人工智慧(AI)科技帶來的衝擊與改變,每一次的轉型,往往都伴隨着勞工失業、再就業、甚至是進入更差的勞動環境等問題。因此在轉型的道路上,勞工權益問題將是會一大課題。

而爲協助維護這些產業勞工的勞動權益,政府亦可透過相關政策規劃及推動,如:勞動法規的改革、職業培訓和再培訓、參與式決策等方式;尤其在「職業培訓和再培訓」方面,各產業已逐漸進行低碳化與智慧化升級轉型,可規劃協助產業培養勞工使用數位工具,更可搭上AI趨勢,培訓AI人才,使勞工在淨零轉型路上不被遺漏,更可共同轉型。即以「不遺落任何一個人」爲目標,打造具有公正性及包容性的轉型機制,以利在淨零轉型過程中可兼顧政策目標平衡性、社會分配公平性與利害關係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