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 救國救民 

電視劇中流擊水》劇照

電視劇《中流擊水》把焦點放在馬克思主義如何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以及在複雜社會環境嚴峻考驗中,中國共產黨人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它的出發點根本點,就如劇中毛澤東所說,是要解決“爲誰扛槍,爲誰而戰”的問題

該劇把描繪重大歷史進程與革命者個人思想成長結合起來。它巧妙地設置了兩組父子關係。一個是陳獨秀陳延年的關係。“出了研究室就進監獄,出了監獄就進研究室”,這段話讓陳獨秀在監獄裡對陳延年說出來,別有一番深意。另一個是孫中山孫科的關係。陳獨秀與陳延年雖然思想存在分歧,但救國救民的精神追求是一致的。孫科外表奉行的是孫中山的思想,卻與父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對於這段歷史洪流中個人命運的選擇、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創作者有獨到的理解。

特別值得讚賞的是,在秋收起義、南昌起義廣州起義之後,該劇巧妙插入李達對於革命事業革命道路的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用李達這樣一位革命家的自我解剖,表現對理想和信念的理解,看似閒筆,其實別具匠心。

該劇實現了人物羣像塑造與個體個性化描繪的結合。劇中雖然出場人物衆多,事件複雜,但因爲選取毛澤東作爲貫穿全劇主線人物,所有人物均可從不同側面來體現時代精神。陳獨秀的激進、獨斷、自負,毛澤東的冷靜、智慧、勇於擔當,人物個性鮮明,具有典型意義。還有朱德張國燾對革命的不同理解,蔣介石國共合作態度,都非常鮮明地體現了人物性格

該劇第三個特點是善於運用準確而意蘊豐富的細節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北大學生在監獄門前朗誦李大釗寫給陳獨秀的詩;李大釗送陳獨秀的路上,陳獨秀要求駕馬車,李大釗興之所至演唱了《定軍山》等,情節設計富含深意。

上下求索,九死不悔。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部劇兼具思想性藝術性,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