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智己犯了一個大忌

如果不是因爲小米怒發三條微博,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是智己。

這家成立於2020年的汽車品牌,是由上汽集團、張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創始輪融資規模就達到100億元。

從股權來看,上汽股權佔比爲54%,張江高科佔18%,阿里巴巴佔18%。

2022年,完成完成A輪融資後智己的估值已經近300億元,成爲獨角獸企業。

2024年3月1日又宣佈獲得超過80億元的B輪股權融資。

可以說,智己品牌出身名門,資源和實力都無可挑剔。

原來智己這麼厲害。但是要說佔領用戶的心智,還遠遠不如比亞迪、蔚小理等一衆新能源汽車。

我查了一下智己最近幾年的業績,竟然已經成爲國企新能源汽車的新銳代表,儼然成爲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後起之秀了。

2023年10月,智己共計銷售了4018臺;11月,智己共計銷售 8703 臺;12月,智己的單月銷量爲10412輛,成功破萬。

進入2024年,1月份智己汽車銷售了5305臺。2-3月數據並未查詢到。

可以說,智己的實力不俗。

但其中也是存在問題的。

因爲一開始,智己是定位中高端市場的。

智己汽車聯席CEO劉濤曾如是說:“這個細分市場(指40萬級市場)的需求以及用戶的成長性是非常大的”、“智己L7的40萬和豪華品牌的40萬完全是不一樣的概念”、“(智己L7)40萬的價格對用戶非常超值”。

然而,隨着銷量的低迷。智己似乎很快調整了策略,開始推出22.99萬元的智己LS6。而這個智己LS6,也成爲了日後智己銷量的關鍵。

在2023年12月銷售的10412輛中,智己LS6單車銷量達到9878輛,佔到總銷量的94.9%。

在2024年1月份銷售的5305臺中,其中智己LS6銷售了4766臺,佔總銷量的89.8%。

可以這麼說,二十多萬的智己LS6,是智己品牌如今的頭牌,是流量擔當。

事不成巧,小米SU7也同樣在這個價格區間。所以,小米SU7的競爭對手,首先就是智己LS6。

一家後起之秀,配置價格和自己差不多,一上市就風頭無兩、吸睛無數,這讓智己感到十足的壓力和恐慌。

於是,一場針對性的發佈會便誕生了。

4月8日晚,智己新車L6正式發佈,,發佈會上多次和當下的“車圈頂流”小米SU7進行了對比。

其實這個思路沒有什麼問題,蹭流量也是一種營銷。

即便後來把小米的參數搞錯,惹怒了小米連發三條微博要求致歉,其實這事情至始至終都不是什麼大事。

甚至有一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流量錯覺,畢竟一下被推上了熱搜。這叫做“流量碰瓷”。

但千不該萬不該,在智己發佈會的末尾,CEO劉濤有些自我感動,進行了一番煽情營銷,結果翻車了:

他說:“我們的同學,甚至連自己小孩子的出生都會錯過;我們也有小夥伴在短期當中連續四次陽,還堅守在工作的第一線;我們有同學一狠心,把自己年幼的孩子送去了寄宿制學校,一週才能匆匆的見一面。”

此番言論一出,網友不僅大倒胃口,而且十分憤怒,原來智己公司員工這麼慘,簡直是毫無人性。

有人說:“少一臺智己車,多一個幸福家。”

也有人說:“智己噴的不是玻璃水,是無法回家孩子的眼淚。”

“智己汽車對自己員工都這樣,對客戶還能好?”

這樣的宣傳,泯滅了人性。與當年政府各種“黑紅”宣傳如出一轍,什麼“大白天點馬燈學黨史”“吃‘清廉’餐”等等。

也難怪,智己也算是一家國企,有這種體制內的毛病也就不足爲奇了。

所以說,智己發佈會犯了這個大忌,看似可能只是網友的吐槽和謾罵。

但對於繼續佔領用戶心智,是極其不友好的。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汽車的銷量。

智己汽車歸根結底,就是沒有“以人爲本”的思想,停留在堆配置的思路上,堆固態電池、零百加速2S,續航1000公里等等。

這些配置,但凡一些有實力車企,都有可能做得出來。

而小米SU7發佈會,你看人家雷軍怎麼做的。

小米SU7考慮到用戶的實際使用便捷性,特別在中控屏後方設計了原廠手機支架的預留安裝位,專門打造了配套的手機支架,比其他固定方式更穩固,且支持360°的頭部調節,橫屏豎屏都能用。

充分保留和優化車輛的實用功能,包括物理按鍵控制的空調溫度調節、風量大小、尾翼開合和空氣懸架調節。

爲了解決防曬問題,小米SU7採用了雙層鍍銀的天幕玻璃,紫外線隔絕可達99.9%,紅外線隔絕可達到99.1%。

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東西,很多人覺得雷軍忽略重點。

但這也恰是雷軍的獨特之處。手機支架、汽車防曬,哪一個不是開車人真實的痛點?這種細緻入微的細節,纔是雷軍取勝的關鍵。

那麼對智己來說,只會拿自己對員工殘酷剝削來博取同情,和小米一比較,簡直是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