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衆40年 | 支點與柱石

如果說,70年前第一汽車製造廠開啓了新中國的汽車時代,那麼,在上世紀(參數丨圖片)80年代,“摸着石頭過河”成立的上汽大衆、北京吉普和廣州標緻,用“合資”加速了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進程。

幾十年過後,自主品牌早已不再是車市的配角,北京吉普和廣州標緻卻成爲歷史。合資車企,看似已經完成了特定時期的歷史使命,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合資車企的必要性和價值,正逐漸被新一代消費者忽視。

然而,作爲當年開啓“合資”模式先行者中碩果僅存的車企,從百廢待興,到繁花似錦,再到電動化轉型的參與者,上汽大衆卻在不同時代,以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全程參與着中國汽車市場的建設與推動。

對所有合資品牌來說,上汽大衆在合資領域的試水與突破可謂一個支點,而對包括合資與自主品牌在內的所有車企而言,上汽大衆在汽車產業鏈上的貢獻,也無異爲中國現代汽車工業的柱石。

01

摸着石頭過河,一顆“啓明星”

在某種程度上,上汽大衆在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過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匱乏的技術和一片荒蕪的市場,使汽車,在很多國人眼中還是一個高不可攀的存在。1978年,德國大衆汽車集團就開始與中國接觸。同年10月,中國機械代表團訪歐,正式開啓了中德合作的序幕。

1983年4月11日,上汽大衆第一輛桑塔納駛下生產線。儘管按如今的標準,只是用進口零部件進行組裝,但不可否認的是,這輛並沒有太多中國印記的車型,爲中國汽車埋下一枚種子。

上汽大衆成立過程中,中德雙方的談判不僅催生了中國第一部《合資法》,給後續其他合資車企的誕生奠定了基礎,供應鏈方面,在動員大衆汽車全球汽車零部件廠商到中國進行技術轉讓、合資建廠後,桑塔納的國產化率逐漸從1984年的2%,提升到1996年的90%,並實現車身、發動機、變速箱三大總成和前後橋總成相繼實現國產化,一個現代化的汽車產業結構,也圍繞上海逐漸成型。

可以說,上汽大衆不僅開創性地用“合資”打破了中國汽車行業早期技術空白的局面,還用隨後的十餘年裡,打造出一個完整的、現代化的產業鏈,同時使家用汽車消費成爲可能。

伴隨逐漸成熟的產品研發、本土化和開放式的零部件供應體系,以及現代化的整車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系統,上汽大衆的成功,有如一顆“啓明星”,爲緊隨其後所有合資和民營車企指明瞭方向。

02

居安思危,轉型自研

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上世紀90年代,桑塔納,幾乎成爲汽車市場的“主宰”。

然而,桑塔納在中國汽車市場受到的追捧,有着極其鮮明的時代特徵。隨着2001年中國加入WTO,上汽大衆的合資模式爲後來者指明方向後,越來也多的汽車製造商開始進入中國,以合資的身份,讓中國車市更爲多元,也使轎車越來越多地進入普通家庭。

在衆多合資品牌沿着上汽大衆的足跡,如雨後春筍般亮相之際,上汽大衆的使命和角色也開始悄然發生變化。1999年底,擴建後的上汽大衆技術中心落成啓用;2003年8月,轎車專用試車場建成啓用,自主開發全面提速。從幾乎完全依賴德方的技術導入,到開啓自主研發,上汽大衆又以先行者的姿態,爲其他合資品牌找到了良性發展之路。

1999年,帕薩特進入中國市場後取得的成功,成爲上汽大衆自主研發的標誌性事件。儘管帕薩特在海外市場已經好評如潮,但在進入中國市場後,進一步加長的車身,不僅更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審美,內部空間也進一步得以提升。

作爲上汽大衆真正意義上首款自主研發和設計的產品,2008年上市的朗逸則開創了中國汽車合資車企自主研發的全新模式。時至今日,朗逸從單一車型早已升級爲一整個家族序列,不斷換新的產品線滿足了不同用戶的差異化需求,依然是領跑轎車市場的熱銷車型。

值得提及的是,帕薩特的加長,成爲後續幾乎所有中高級轎車進軍中國市場的標準範本,但朗逸取得的成功,卻並未使合資車企自主研發模式在合資陣營中普及。是的,不完全依賴於海外車型導入,自主研發,這對衆多合資品牌來說,中短期的意義和預期中的效益並不大,但上汽大衆的堅持,卻逐漸改寫了“合資”車企完全仰仗國外技術輸入的認知。

隨着研發水平的持續提升,上汽大衆逐步成爲大衆汽車集團全球研發體系的重要一環。新款帕薩特、途昂、輝昂、威然……正是由於中德雙方工程師的共同開發,上汽大衆才用一款又一款經典車型,屹立中國車市。

03

褪去時代印記,重新出發

在以“合資”模式和自主研發兩次成爲中國車市的範本後,上汽大衆的轉型再次啓動,向着“新四化”,開啓全新的企業發展篇章。2015年底上汽大衆制定了“共創2025”戰略,開始加緊佈局新產品、新技術、新業務,重點致力於新能源車、智能網聯、前瞻研究與智能駕駛等領域研發。

作爲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傳統車企,上汽大衆基於MQB平臺,推出了兩款“神車”的PHEV動力組合,途觀L插電式混合動力版、帕薩特插電式混合動力版;基於MEB純電平臺,ID.純電家族ID.4 X、ID.6 X和ID.3,以及奧迪在華首款純電平臺產品奧迪Q5 e-tron相繼上市,則使上汽大衆成爲最先進軍新能源賽道的傳統車企。

作爲上世紀90年代聲望如日中天的車企,上汽大衆也在褪去時代的印記,在新的消費趨勢下,不斷向年輕用戶圈層調整自身的營銷模式和服務流程。

通過發展7S體驗終端理念和打造數字化展廳,上汽大衆融合了線上、線下與用戶的聯接邊界;針對ID.系列車型打造的全新網聯渠道生態,也有別於傳統的經銷商體系,越來越密集的ID. Store X數字化城市展廳,滿足了年輕用戶對服務品質的需求。

雖然歷經40年風雨,上汽大衆卻從未顯露出老態與倦怠。作爲“合資”模式的開拓者和培育中國汽車工業供應鏈的搖籃,再到合資品牌“新四化”轉型最堅定的擁躉,上汽大衆在完成不同時期歷史使命的同時,也在不斷向未來發起挑戰。

也正是由於這股貫穿了40年的奮鬥精神,才使上汽大衆在中國合資車企陣營中,在“支點”與“柱石”之後,找到了自身新的定位,併成爲獨樹一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