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明清古堡建於明代!內部互相連通、防禦性很強
本報訊
大陸人對古堡的印象多來自國外,特別是歐洲浪漫的古堡。然而,在大陸山西的沁河流域保留着北方明清時期最大的古城堡羣。隨着旅遊發展,古堡漸被現代人所熟知。其中,最有名氣的當屬陳廷敬和他的皇城相府。陳廷敬是清朝人,一生28次升遷,曾歷任工部、刑部、戶部、吏部四部尚書,直至文淵閣大學士,並主持編纂了《康熙字典》。康熙皇帝曾賜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作爲對其功德和操守的肯定。「很多人認爲皇城相府是陳廷敬修的,實際上內堡和外堡都是他父輩修的,陳廷敬孝敬老母修皇城只是傳說。陳廷敬爲官清正廉明,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敬重。」導遊王豔妮說,作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皇城相府去年接待遊客120萬人次。記者看到,皇城村內外堡輪廓分明,始建於明代。堡內互相連通,防禦性很強。而要論誰建的城堡「雄奇」,則數孫鼎相和他的家鄉湘峪古堡了。這位曾任工部營繕司主事的「工程師」,專門負責皇家工程的建造和修繕。建成於1634年的湘峪古堡內,中空的古城牆、綠瑩瑩的護城河、中西合璧的民居、全國罕見的「雙插花院」,讓它顯得格外神秘。 以「雙插花院」爲例,中國傳統建築一般中間高兩邊低,左右對稱,但是該院的正房卻呈中間高三層、兩側高四層的奇特外形,並且一側房屋是兩開間,另一側爲單開間。與古代雙插花官帽形式相倣,故稱「雙插花院」。 「不知道老祖宗爲啥要建成這個樣子,誰也解釋不清,至今仍是個謎。」一直住在院中的78歲老人樊維理說。而最傳奇的,非霍夫人和她的「夫人城」莫屬。竇莊是山西晉城沁河流域50多座古城堡的雛形,還因村裡曾設九門九關,而被人稱爲「小北京」。 村中張氏家族自明萬曆二十年張五典中進士入仕後,書香傳家,十代不衰。1624年,曾任兵部尚書的張五典告老還鄉,預感到明朝岌岌可危,開始着手建造竇莊堡,但開工三年,他因病去世,後由兒媳霍夫人率家人完成。霍夫人更是位英勇抗敵的奇女子。明末,陜西農民軍殺到竇莊等地,由於男人們前去參戰,竇莊只剩下老弱婦孺,流寇們便想一舉攻陷竇莊,將其圍困,但霍氏英勇過人,率族人奮起反抗,堅守四天四夜,直至流寇退去,從此竇莊獲得了「夫人城」的美譽。 如今,竇莊「堡中有堡,九門九關」骨架的很多部分已不復存在,但仍留下大量古建築,村周不僅有沁河蜿蜒,還有農田環繞。尤其村口古渡是「沁渡秋風」所在地,站在此處,不禁讓人遙想當年「垂楊兩岸微風動,數點眠沙起白鷗」的繁榮景象。晉城市旅遊文物局副局長郭一峰介紹說,明朝末年政治腐敗、流寇四起,爲避戰亂,山西東南地區的一些富庶村莊紛紛集資興建防禦性堡寨。400年後的今天,不少古堡已被列爲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傳統村落等,古建築逐步得到修繕,它們的容貌和歷史正被越來越多遊客所熟知。(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