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聊一個玄學話題:怎麼養生,可以帶娃一起麼?

上週,從20多度的大理出差回到37度的上海,直接把我熱傻烤焦了,差點中暑。

每到夏天,我媽總是忍不住唸叨養生,各種夏天保養心得。年輕的時候壓根不聽,啥“養生”?這不就是約等於“年紀大”嗎,我這麼年輕肯定不需要!

而一到夏天,母嬰圈裡最容易出現的就是一些育兒觀念差異了,類似能不能吃冰的這些。當年不關注養生的我,壓根都覺得無所謂,這有啥好爭論的。

但如今我也4字開頭了,這兩三年真的潛心在搞保養。趁着三伏天,和大家聊聊這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吧。

保溫杯裡泡點枸杞、石斛、陳皮的日常

01

我對中醫的淺識

做自媒體10年了,也認識了一些科普類博主。我這些年也會去找中醫大夫問診,搞點藥食同源的東西吃吃,有時候就會有改善。

每每這時,我就會去問問那些科普博主(這是我的一個惡趣味)。其中有一位覺得這些也許都是安慰劑效應——就是我內心相信找到了一位神醫,相信服用他的藥,聽他的話調整生活習慣,一定會讓我變好;是這種良性的心理暗示讓我感覺良好的。

但我這位朋友的下一句話卻是,如果你自己確實持續感覺是好的,那就繼續做下去吧,不管真是中醫的作用,還是積極的心理暗示,只要自己真的變好了,那就很好啊。

我很欣賞和感激他的這一句話,人和人之間,文化和文化之間,確實是有差別的,甚至是有衝突的。

但過日子,卻要小心“非黑即白”的陷阱。

我們都不是什麼真正學貫中西,完全弄懂了現代醫學也完全搞明白了中國傳統醫學的人物,既然並不真懂,一切都是個人感受和個人觀點,那與其忙着“站隊”“吵架”,不如多聽聽,多看看,多想想,在自己願意接受的範圍內,多友善開放地分享、嘗試。

那就淺談一下在這幾年敞開了的體驗中,我的個人心得。

02

關於貪涼這件事

其實不管中醫還是西醫都會提醒: 空調不要開得溫度太低,一直猛吹, 運動出汗後不要猛喝冰鎮飲料這些的, 只不過到了一些人的嘴裡,似乎中醫就是一刀切—— “夏天不能吃涼的”。

我的觀點是,這事兒不用吵:你不用非要相信,或者說服別人相信。關注自己身體感受就好了,自己應該最清楚。

大熱天你家空調開多少度最舒服,可能你們夫妻不同,你和孩子不同,你和家裡老人感受也不同。

因爲不同年齡性別和身體狀態的人,對“最舒適溫度”的感受就應該是不同的,孩子和男性,往往能量代謝會高於老人和女性,所以更怕熱——能夠讓自己穿着居家服,剛好不出汗的溫度就正好。

如果一屋子人無法協調,那建議稍微照顧怕熱的人,因爲感覺冷了咱們能添個長袖,但太熱了,孩子確實不舒服。

真正要注意的是夏季室內外的溫差——大街上走得暴汗,突然進了空調溫度很低的室內,確實會讓我不舒服,有些娃也確實容易反覆幾次就感冒了。

既然我們已經觀察到,並且反覆驗證過,自己就是這種感受,孩子確實冷熱交替猛了,次數多了,就愛感冒生病肚子疼。

那就算西醫大夫堅持說,感冒不是溫度直接引起的,就是病原體感染,那也不用爭論,因爲確實也有可能溫度的劇烈變化刺激了身體,影響了免疫系統,就會導致我家娃更容易感染……

我們是養娃,不是養醫學原理,對不?

無論是中醫西醫,說到底醫學都是經驗科學,再大的專家神醫給咱看病,也得問,你感覺怎麼樣,不是麼?

喝冰水,吃冷飲這事兒同理:

我們首先要警惕飲料和冰淇淋中超高的糖分——這個吃多了真不好,中醫西醫都認爲不好,這事兒咱不用吵架。

至於說溫度,大家也不妨自己耐心地試幾次,自己是真的一罐冰水下肚特別舒服,而且是每天灌冰水,整個夏天,甚至一年365天冰水才最舒服麼?

喝下去真的沒有大夫們說的各種不適麼?如果就是舒服,如果沒有任何問題,一年沒有,五年沒有,十年沒有,那就喝好了啊。

那如果確實偶爾感覺喝完了冰水不舒服,那我們可以用開放的態度,試試喝常溫的水,溫水,熱一點的茶等等,只有自己試試,而且往往是堅持嘗試一段時間,才能知道自己的身體到底有什麼反應。

這真的不用吵架,吵贏吵輸都沒有用。

還有人懟說,你年輕不懂,不覺得喝冰水難受,但是喝了多少年都埋下禍根了怎麼辦?

還有娃怎麼辦呢?孩子小,未必能說清楚自己的感受,假如喝三五個月冰水,表面上沒啥事,但悄悄影響了脾胃健康,埋下長期的隱患了呢?

那還是一句話,人生沒有“永絕後患,絕對正確”的道路。

年輕的時候不難受,那就享受幾年自由,等發覺難受了就及時調整,總不可能讓一個0歲的新生兒爲了活到100歲,提前100年按照百歲老人的生活標準保養吧。

啥都不要走極端,我相信即便是最傳統的老中醫大夫,也不會認爲夏天讓娃喝了一口冰箱裡剛拿出來的飲料,吃了一塊冰西瓜,或者一根冰棍,就能造成什麼傷害,埋下什麼禍根了。

平常喝水就以常溫爲主,偶爾一次冷飲冰棍冰鎮西瓜,每次適量就好;老人不同意,就不要非當着老人的面給。

我今年40歲了,回看“貪涼”這件事,最強烈的感受就是:人是會變的,一切都是發展的。

之前出國工作過10年,也許是受環境影響,也許是年齡到了,曾經只喝冰水的我,現在習慣改了,保溫杯裡也會泡點石斛、枸杞、陳皮了。

但我不會因此就認爲我女兒應該從10歲就開始保溫杯泡枸杞——她可以選擇她喝下去覺得舒服的溫度,可以選擇她穿幾件衣服,空調幾度,晚上睡覺蓋不蓋被子,也可以因爲錯誤的選擇,感冒發燒幾次,肚子疼幾次……

她要學會覺察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管理自己的感受,管理自己的生活,爲自己的健康負責。

03

有味道的水

多喝水是養生第一秘方。

夏天當然更要注意補充水分,剛纔提到了,含糖飲料不是啥好東西,不管是可樂雪碧,還是珍珠奶茶,或者很多小朋友喜歡喝的乳酸菌飲料,都是糖分重災區。哪怕並不額外添加糖的鮮榨果汁,也建議少吃。

即使是各種號稱0糖的,使用了代糖的飲料,也並不是最健康的選擇,權威醫學研究顯示,各種代糖劑雖然自己確實不能產生熱量,但長期服用代糖也會有健康風險。

怎麼說呢,不光是會變胖變醜變老變笨,糖分攝入過多,幾乎能導致我們數的出來的各種疾病的風險增加……

三伏天養生的第一秘方,是多喝不含糖的水。

我們團隊有個小夥伴說,她不愛喝沒有味道的水——好吧,其實不含糖,但有味道又好喝,還養生保健的飲料也還是很多的。

比如我今年確實會泡點枸杞、太子參,會學着喝茶,泡玫瑰、菊花、茉莉等等花茶。不加糖的綠豆湯也很不錯。

最近只要不出差,到下午我都會給自己搞一杯豆漿

傳統醫學有藥食同源的說法,玫瑰、菊花、薄荷、荷葉、陳皮等等,凡是能泡水喝的都有自己的功效,但我是外行人,我並不懂,也不是用來治病,所以並不需要特別研究配方,喜歡都可以試試。

當然,還有我最愛的咖啡,不加糖的黑咖啡是公認的健康飲品,但咖啡因攝入不宜過量,每個人對咖啡因的耐受程度不同,還是那句話,自己要感受身體發出的信號。

你們呢,是不是也像我一樣,人到中年開始保溫杯裡泡點啥,你們最愛泡的是什麼呢,喝了以後是變美變瘦變年輕還是氣色更好了呢?一定來跟我分享哦。

去年暑假給大家寫過一篇自制冷飲的文章,配方里的糖去掉以後,都是好選擇哦( )。

04

順應天時,睡覺第一

前兩天,小夥伴在工作羣轉發了一篇標題是“中年老母親的第一要務不是掙錢養娃”的文章,打開一看,第一要務是睡覺。

大家紛紛表示,標題真好,說得太對了,我們中年老母親,真的太缺覺了。

昨天,又有小夥伴在工作羣裡轉發了一篇夏日養生文,說按《黃帝內經》的權威說法,夏天就應該“晚睡早起”。

大家又紛紛表示,內容真好,說得太對了,我們中年老母親,可不就熬夜這幾個小時能找回自我麼。

我可愛的中年老母親們啊,你們到底是想睡覺,還是不想睡覺啊?

我查了一下《黃帝內經》的成書時代,主流說法認爲是先秦至西漢時期,這也就是說距今兩千多年,兩千多年前的人說的“晚睡早起”,那肯定再晚也不會到夜裡11點的 。

而如今的我們,夜裡11點入睡,根本談不上晚吧。人家說的早起是雞鳴即起,凌晨三四點,兩千多年以後,3、4點沒睡的人有很多,如果不是職業要求特殊,恐怕沒幾個人會起牀吧。

所以,養生這件事,在參考老祖宗的意見時,務必要考慮時差問題,挑可執行的建議來執行,例如睡個午覺,盛夏如果天亮得早,醒得早了,確實到中午容易困,加一會兒午覺挺好的。

夏天我是真的容易更早醒來,感覺是睡得稍微少一些,但是精神更好,不像冬天那樣貪睡,我想這就是傳統醫學一直強調的“順應天時”。

天地萬物都在蓬勃發展,白天更長,日光更盛,溫度更高,我們活動的時間就會延長;

連續兩年夏天,我們全家都在大理旅居,那種擡頭就能看見藍天,推開窗就置身於風花雪月之間的感覺,確確實實讓我重新體驗到了“順應天時”這四個字的意義。

如果我們或者孩子,在三伏天睡不好,那我們首先應該想到,夏天睡得少一些,是正常的,大可不必焦慮。

而後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是不是每天被關在空調房裡,從房間出來又進了汽車,長期在人工控制的環境裡。

人要爭取每天能到沒有天花板的地方去呆一下,與大自然相處一會兒。中醫可能說這是接地氣,西醫可能說這是校準我們的生物鐘。

以我對自己和女兒的觀察來說,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哪怕就是家附近的小公園,在清晨或者晚上涼爽一些的時候,稍微去呆20分鐘,也會改善。

05

尾聲

年輕的時候總愛站隊,哪怕生活方式也是的。似乎這是一種展現優越感的標誌。而且我們也愛輕易地去和我們不同的生活方式說一句,這種智商稅你也信。

但這些年我慢慢覺得,“自己舒服”這四個字太重要了。

少一點說服,少一點刷存在感,多花點時間關注自己的需求,用自己開心的、篤定的方式,好好地過我的生活,這就是最好的養生。

正在團

大J叨叨叨

對了,先來通知一下,隔壁號開團我實名打call的內衣和無痕內褲,穿了一年多了

尤其像我一樣無法忍受內褲露出痕跡的,一定要試試他家的。還有如果無法忍受內衣機洗後就變形或者胸墊跑出來的,也要試試他家的,非常推薦!!!!

最近在大理又突破了幾下。不喜歡速度和失重感,也不會開車的的我,在小D的鼓勵下,可以開到路極的快速道了✌️

週末還和小D一起體驗森林探險,照片裡的項目,我踏上後手和腳就控制不住的瘋狂顫抖,不過我完成了!

歡迎閱讀我的新書

解鎖思維模式,做個有能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