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力斯擬81億收購重慶超級工廠背後:重慶重回“中國汽車第一城”!
《科創板日報》10月13日訊(記者 李明明)汽車圈紛紛把目光投向了西南特大城市重慶。
本週,賽力斯發佈公告,披露對重慶超級工廠龍盛新能源的收購預案;此外,廣汽集團亦發佈公告,擬5.5億元增資辰致科技,後者爲長安汽車全資子公司。
今年1-6月,重慶汽車產量121.4萬輛,汽車產量位列全國城市第一。其中,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量達39.1萬輛,同比增長1.5倍,增速全國第一。這也意味着,時隔8年,重慶重登“中國汽車第一城”寶座。
重慶汽車產業重回巔峰,動力何在?業內普遍認爲,靠的是新能源車產能爆發以及發力智能網聯汽車。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重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產量在全國佔據顯著位置,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如賽力斯等品牌已成爲行業亮點。重慶與廣東、上海共同構成了全國汽車市場的“三足鼎立”局面,顯示出其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方面的強勁實力。
但也有業內人士看到了亟需改進之處,其對《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重慶汽車產業供應鏈主要集中於中低端,新能源汽車本地化配套還較低,電動化智能化的本地化供應鏈尚難以匹配和支撐重慶高端汽車的發展。
時隔8年,重慶重登“中國汽車第一城”
重慶,別稱山城、江城,地處中國西南部,是長江上游地區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也是中國山地城市典範。
我國共有三家汽車類央企,其中就有一家位於重慶,即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旗下的長安汽車公司。有了央企加持,汽車產業歷史悠久的重慶,曾經有着高光時刻,造出新中國第一輛吉普車、第一臺重型越野型汽車,在2014年至2016年期間,重慶汽車產量連續3年領跑全國,成爲“中國汽車第一城”。
然而自2017年開始,由於市場調整、產品結構落後,以及當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網聯化)浪潮興起時,重慶代表性車企長安汽車、力帆汽車等應對緩慢,使當地的汽車產業發展錯失了市場先機。
此後,重慶汽車產量開始持續下滑,並於2017至2019年陷入低迷期,2019年只生產了138.3萬輛,相比巔峰時期的2016年下滑一半左右,汽車產量排名也掉到了全國第7。
彼時業內認爲,一旦汽車產業凋零,重慶將淪落爲一座無足輕重的二線城市。但很快,重慶調整了發展戰略,將重心放到了新能源汽車上。
重慶汽車產業的再次崛起繞不開當地龍頭企業。作爲長安汽車的大本營,其與重慶汽車工業的命運緊密相連。2017年,長安汽車宣佈,將從2025年起全面停售傳統燃油汽車,將投資超過1000億元促進新能源戰略發展;並先後發佈了三個新能源品牌,即阿維塔、深藍和長安啓源。
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銷量爲1334051輛,同比增加9.74%,超過行業平均水平。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爲299065輛,同比增加69.87%。
另一龍頭則是賽力斯。近年來,賽力斯進行了徹底的轉型,從原來的做代步車的普通車企,自從和華爲合作後,一躍而成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新星,接連打造了問界、藍電兩個新能源品牌。
今年1-6月,賽力斯新能源車銷量達到200949輛,同比增長348.55%。
發力智能網聯汽車
可以看到,重慶市政府非常注重汽車產業的提檔升級,從此前的傳統汽車產業鏈,轉向汽車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網聯化。
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副主任羅莉此前介紹,該市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爲 “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的三大主導產業集羣之一,力爭到2030年建成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
其中,在強化整車汽車龍頭引領方面,重慶加快推進長安新能源工廠、賽力斯超級工廠等重大整車新項目建設,支持長安、賽力斯、長城、長安福特等整車企業加快數字化能力提升和產品研發投放,發揮領軍企業的帶動作用。
受整車良好發展勢頭帶動,重慶汽車零部件產業也成績斐然。其積極推動傳統零部件體系轉型升級,生產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不斷提高企業智能製造水平。目前,重慶已經形成19家整車企業、1200家規模以上零部件企業的汽車產業體系,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能力明顯提升。
此外,在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方面,重慶也走在前列,於今年7月成爲20個試點城市之一。
車路雲一體化,即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將人、車、路、雲的物理空間、信息空間融合爲一體,基於系統協同感知、決策和控制,實現智能網聯汽車交通系統安全、節能、舒適及高效運行的信息物理系統。
近年來,重慶積極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推動國家車聯網先導區、西部自動駕駛開發測試與示範運營基地等示範區建設,依託政策先行區優勢,率先開展無人駕駛汽車商業化運營,建成研發測試、法規認證、監督檢驗全鏈條協同的測試評價體系。
其中,科學城高新區引進李克強院士團隊,集聚智能網聯汽車企業60餘家,着力打造覆蓋科學城範圍內超200公里城市道路的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
產業基金狂飆
在打造汽車支柱產業的同時,重慶還提出要大力發展未來產業,着力構建以先進製造業爲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具體而言,要聚焦國家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空間等重點方向,結合重慶產業發展實際,優先發展空天信息、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6個高成長未來產業。
在低空經濟領域,重慶市的佈局逐步加快,巴南區、永川區、大足區、梁平區、武隆區和兩江新區被授予“全市低空經濟先行試驗區”;並提出到2025年重慶將新建通航起降點逾200個,實現低空飛行“縣縣通”。
一位eVTOL創企創始人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重慶發展低空經濟最大的優勢就是雄厚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而眼下最火的eVTOL零部件更是與新能源汽車高度重合,複用率達一半以上,因此,重慶具有發展eVTOL產業鏈的基礎優勢。
新興產業的高速發展,也有來自當地產業基金賦能於支持。據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截至2024年10月12日,重慶共有備案基金490支,基金註冊資本總額6066.1億元,重慶市共有機構LP697家,共計認繳資本3031.5億元,總部在重慶的投資機構共有152家。
在出資額排名前十的LP中,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重慶兩江新區產業發展集團、西部(重慶)科學城產業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重慶高新開發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合夥企業等國資赫然在列。
其中,重慶戰略性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在上述國資中出手最多,投資了8只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賽力斯擬收購的龍盛新能源即是由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合夥企業、重慶兩江新區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兩江新區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共同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總規模2000億元,通過“母子基金+直投”方式開展產業投資,力爭形成總規模6000億元的基金羣,帶動超萬億元重慶先進製造業投資。目前,重慶產業投資母基金已經對外進行了超10筆出資,包括重慶渝京合力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重慶渝北洪泰嘉晟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重慶中化學胡楊新材料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
重慶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阮路此前介紹,截至2023年末,市區兩級35只政府投資母基金,合計認繳出資規模達到2100億元,合作市場化子基金超過2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