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感覺自己被深愛?這5句話記得要常說(父母請收藏)
作者:主創團·小番茄
看過這樣一個視頻:
一個小女孩流着眼淚“控訴”父母:
“你們給我用最好的,吃最好的;請最好的老師給我上鋼琴課,給我報最好的輔導班;在傢什麼也不讓我操心。
可是我一點也不開心,因爲我感覺不到你們在愛我。”
這個場景,觸動了很多父母。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家庭明明不缺少愛,可偏偏孩子卻感知不到愛,內心一片荒蕪。
有人曾說過:
“世界上最有徵服力的武器是語言,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
想讓孩子感覺自己被愛包裹着?父母不妨試着從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開始。
比如常把這5句口頭禪掛在嘴邊。
“沒關係的”
看過一個視頻:
小男孩不小心打翻了西瓜汁,滿滿一杯飲料,灑得一桌子都是。
看着滿桌狼藉,爸爸第一時間拿來了紙巾擦拭。
看着小男孩不安的眼睛,媽媽馬上安慰孩子:“沒事的,馬上就好了。”
男孩的臉上馬上恢復了笑容。
接着,媽媽把自己的西瓜汁分給了孩子,爸爸把自己的倒給媽媽,而懂事的男孩,又把自己碗裡的分了一些給爸爸。
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吃起了飯來。
看到之後,不少網友紛紛表示破防:
“淚目了,原來做錯事情是不用被責備的。”
“記得有次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小心頭撞到了牆,後腦勺撞破了,趕來的爸爸不僅沒有安慰,反而先責備起我來,真的超級難過……”
“小時候菜掉到地上也要被媽媽狠狠地罵一頓,導致長大後犯一丁點錯誤,都會緊張得想要吐。”
多少孩子遇事不敢和家長說,乃至長大後也和父母不親近,就是因爲成長中少了這句“沒關係”。
我們常說,家是溫暖的港灣。
家庭,應該是讓人放鬆的、治癒的地方,而不是讓人緊繃的地方。
孩子犯錯時,往往是忐忑、沮喪或彷徨的,這時候他們需要的絕不是你的火上澆油或嘲諷否定。
不妨給他一個擁抱,及時安撫他,告訴他沒什麼大不了的,有問題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就好。
你的一句“沒關係”,不是縱容,而是理解、是關懷,會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和愛。
“我理解你”
前幾天,在醫院看到這樣一幕:
一位爸爸帶着5、6歲的男孩去看牙醫,孩子非常害怕,不僅不配合還大哭大鬧。
爸爸很是不耐煩,一邊拉扯着孩子一邊訓他:
“我們平常都要上班,週末好不容易抽出時間帶你看牙,你還不樂意;
這麼大個孩子了,還怕這個,丟不丟人?”
只見小男孩的眼裡閃爍着淚花,一臉生無可戀。
坦桑尼亞的作家夏巴尼在散文《童年》中寫道:
“孩子的憂患對成人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但對孩子本身卻是了不起的大事呀。”
不是隻有揚起的巴掌,纔會傷人。
比起揚起的巴掌,被忽視、被否定的情緒更傷人。
每個孩子情緒和感受都很重要,父母不可忽視。
所以,當孩子被批評時,暖心地說一句:“我理解你,被老師批評了,心裡一定很不好受吧?”
當孩子不喜歡吃某種食物時,溫柔地告訴他:“你一定很討厭他的味道吧,不想吃也不必強求。”
當孩子牙疼時,告訴他:“我懂你的恐懼,你可以哭一會兒,但是你不能因爲害怕而發脾氣,想想我們爲什麼要來看牙齒。”
要知道,孩子需要的,從來都不是父母的有求必應,也不是以他們爲中心,而是情感上的陪伴、接納和理解。
“我支持你”
有位網友講過自己的經歷:
她小時候特別想競爭班上的文藝委員,便徵求媽媽的意見。
沒想到媽媽卻說:“你也沒啥藝術細胞當那個幹啥,再說你平時太固執,脾氣又不好,肯定沒有同學選你,還是算了吧。”
網友因此大受打擊,記這件事情記了很久。
每個孩子都是在懵懂中跌跌撞撞長大的,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啓發、是鼓勵、更是父母堅定不移的支持。
巴西有個男孩席瓦爾,從他第一次接觸到編織,就顯現出了獨特的天賦。
他自己能用毛線織出非常精美的作品。
可是人們的異議、嘲諷也漸漸多起來,一個男孩子怎麼可以整天像個姑娘家一樣拿着鉤針呢?
這些惡意的閒言碎語曾一度困擾着席瓦爾,使他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可他的媽媽告訴他:“別人怎麼看是別人的事,如果你喜歡就去做,我支持你!”
媽媽的話,給了席瓦爾莫大的勇氣。
他繼續在編織上耕耘,手藝也越來越精進。
最後成了一名小網紅,連電視臺都邀請他去做節目。
父母要給孩子一種感覺,就是他的感受和選擇很重要,無論他想做什麼,都有父母在背後默默支持他。
一句“我永遠支持你”,會讓孩子擁有愛和歸屬感,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會擁有乘風破浪的勇氣。
以下這些話,你聽身邊的人說過,或者是對孩子說過嗎?
A、比豬還笨!一道題教了你幾遍都不會做!
B、xx家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是一百分,你呢?
C、算了,看你以後也不會有出息。
相信不少父母都對孩子說過類似的言語。
愛父母是每個孩子的本能,可孩子會在不斷被否定與批評中,漸漸失去愛自己的能力,更會對父母傷心絕望。
還記得洪荒少女傅園慧嗎?
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她獲得了銅牌,當記者問她有沒有遺憾時,她卻興高采烈地回答:“我已經很滿意了!”
語氣裡絲毫沒有不能奪冠的惋惜。
一直以來,傅園慧的比賽心態都特別好,臉上總是寫滿笑容,游泳生涯不論遇到什麼挫折都能勇敢面對。
一次綜藝中,傅園慧爆料說,父母最常對她說的三句話就是:
“你是最棒的!”
“你是最好的!”
“你是個天才!”
因爲父母的認可和鼓勵,傅園慧從小是在愛裡長大的,這些愛更給了她樂觀和堅韌的性格。
而那些喜歡否定孩子的父母,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更不會好好愛孩子。
《弗洛伊德的使命》中,有這樣一段話:
一個人無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寵愛的人,會終生保持勝利者的感覺,而這種成功的信念,會導致他這一生,都能不斷地獲得成功。
父母給予孩子的,應該是溫暖有力量的鼓勵,因爲那是他們向上生長的底氣。
“不管怎麼樣,我都愛你”
記得看過一個新聞,一個男孩考了630分,全班第四,年級排名也在前20名,但回家還是被父母罵了一頓。
父母覺得男孩學習不夠努力,努力的話還會更好。
男孩特別委屈,和父母大吵一架後離家出走了,一個人蹲在馬路邊痛哭。
可以想像,這個男孩心裡是多麼委屈和難過。
在他心裡,一定覺得成績纔是父母愛他的唯一標準吧,成績好了,愛就來了;成績不好,愛就消失了。
與之相比,長沙一位父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卻感動了千萬人。
這位父親說,自己的兒子成績不好,在學習方面沒有經驗可以分享。
但他想借此機會告訴兒子:“無論你學習成績怎麼樣,我永遠愛你,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後盾。”
他還肯定了兒子的優點:“雖然學習成績不好,在爲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面,卻是無可挑剔的。”
最後,這位父親說,學習成績差不代表人品差,考試分數低不等於能力低,成績好就遠走天涯,成績不好就承歡膝下。
這位父親的講話,贏得現場陣陣掌聲。
想必兒子聽到父親的一番話,心裡一定會流入一陣陣暖流。
優秀不應該是孩子被愛的原因,而是被愛的結果。
所以我們要堅定地告訴孩子:“不管怎麼樣,我都愛你。”
這會讓孩子知道,我們愛的是他這個人,與他優秀與否無關,不會因爲一次考試成績就不愛他,也不會因爲成績好而更愛他。
當孩子明白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他纔會有自信和勇氣,去面對複雜的未來。
作家黛博拉·坦納曾說過一句話:
“一個好的原生家庭,不僅要給孩子創造他所在的世界,還應該告訴孩子,這個世界該怎樣被溫暖詮釋。”
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永遠都被愛圍繞。
這是孩子最堅強的後盾,是他們探索世界的勇氣和動力,更是他們即使遭遇挫折,也能爬起來繼續前進的底氣。
點亮“在看”,願父母們都用愛爲孩子託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向陽生長、一生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