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混動“獨步武林”,爲何在國內寸步難行?
前兩天去了趟日本,發現了一件事兒。
當地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其實很早之前就開始選擇混動車型了,本田、豐田、日產、大發混動在路面上的數量並不少。
尤其是豐田混動,在日本市場的佔比非常大。
國內很多的技術路線,其實都是跟着日系車走的,本田的i-MMD、豐田THS、日產e-POWER都不能算落後的技術。
事實上,在技術壁壘以及創造性上,日系混動在全球市場中,累計銷量超過了3000萬,其中有2500萬以上都是豐田提供的。
但很有意思的是,豐田混動在國內的銷量並不好。
至少在9月份,國內新能源產品的滲透率在超過53%的大環境下,日系混動整體的銷量都不及預期。
要知道,9月份國內的純電動車、PHEV混動車輛的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110萬臺,按照這種速度推進,中國新能源車想要完成3000萬以上的銷量,其實只需要30個月就夠了。
滿打滿算,也就兩年半的時間!
日系混動絕對有自己的優勢,比如說從機械可靠性角度來看,日系混動的耐用性已經得到了市場驗證,日本路面上跑的豐田普銳斯(參數丨圖片)截止到目前爲止有着超過30年的歷史,故障率優化到今天,結構可靠性已經和油車相同。
而且,日系混動的策略是用有限的材料,降低內燃機的油耗,所以電池包、電機這種零部件,體積小、容積小,整車自重輕、更靈活。
全世界目前最省油的混動,其實就是豐田的普銳斯,同樣的尺寸,普銳斯在燃油經濟性能上非常強,不借助大電池包的優勢就是用料更合理、自重更輕、能耗更低。
國內市場不認可日系混動,我們之前說過主要是兩個原因:
一個是,日系混動原則上還是日系車,國內市場選擇日系車的用戶羣體依然是少數,頂峰時期的日系車銷量佔比,其實也只有20%左右。
另一個是,日系混動本身的購買成本高,以當下的市場爲例,日系混動都需要繳納購置稅,但國內的PHEV、EV車型則不需要繳納購置稅,即便在定價相當的基礎上,日系混動車型的購買成本相較於國產混動車型來說也要高出10%。
最關鍵的是,國內消費者買車目前看的也不僅僅是一個動力系統,還要看科技感,而日系車本身也沒有科技感,這強行拉低了購買熱情度。
理性來看,日系混動的確非常強勢,從機械的角度來看,可靠性、穩定性、耐用性以及技術表現,日系混動依然走在前列,但在國內這個大力扶持新能源的市場中,日系混動無法懸掛新能源號牌,一部分城市限行的客觀事實是存在的。
很多消費者買車,其實是不看技術、不看品牌的,經濟性能對他們來說更重要,就像在日本消費者看來,日本的混動系統就是比油車強,但他們還是會去買油車一樣。
因爲日本混動的確更貴一些,沒有人否定豐田THS、本田i-MMD不夠好,他們只會因爲買不起而放棄。
日系混動在國內,依然有很多的消費者認可,但更多消費者不買,還是因爲綜合成本太高了,比如說凱美瑞混動,最低配的落地價也得17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