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度舉辦世博會 歷史、場地與場館介紹一次看

圖爲大阪關西世博會的吉祥物「脈脈」(MYAKU-MYAKU)。圖取自日媒よろずニュース

2025年大阪關西世博倒數500天,這是日本繼東京奧運以來再次舉辦國際性活動。東奧命運多舛,碰上COVID-19疫情,成爲史上首度延期奧運,部分賽事採取無觀衆比賽,還爆發圍標弊案。這次日本能否打出漂亮的雪恥戰,各界都關注。

不過,大阪關西世博同樣烏雲籠罩,先是原與日本國際博覽會協會(簡稱萬博協會)簽署合約的電通公司,因東奧弊案被停止承接政府案件1年。而選擇跟日本當地承包商、建設公司簽約建設場館的國家,受到建材成本上漲、日本建築業勞力短缺等影響,遲遲沒廠商得標。

然後是近期包括墨西哥、愛沙尼亞相繼以國內情勢爲由,退出大阪關西世博。俄羅斯則以「與主辦者缺乏充分溝通」爲理由退出,疑似不滿日本譴責俄國入侵烏克蘭。但幸運的是,又有丹麥、芬蘭、挪威、冰島、瑞典、智利、喀麥隆、克羅埃西亞、牙買加9國宣佈出展,其中5國要合力推出「北歐5國共同館」,參展的國家地區增至159個。

● 日本舉辦世博歷史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於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當時讓工業革命強國英國大秀國力與工業生產力。世博隨後移師各國舉辦,每次都能爲主辦國吸引關注以及經濟效益。

日本過去舉辦2次世界博覽會,1970年於大阪首度辦理世界博覽會(日本稱萬國覽博會),也是首次在亞洲舉辦的世界博覽會。日本藝術家岡本太郎當年爲了日本主題館設計的「太陽之塔」被保留了下來,如今在萬博紀念公園展示,並於2020年被列入日本的登錄有形文化財。

日本第二次舉辦世博是2005年的愛知世博會,主題是「自然的睿智」,強調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關係,官方吉祥物「森林爺爺」和「森林小子」相當受歡迎。愛知世博總計有121個國家、4個國際機構參加,185天會期共吸引2200萬人次到場。

世博會並沒有規定每年舉辦,不過必須在預定舉辦年度的9年內提出申請。法國在2016年提交申辦2025年世博會,其他有意主辦的國家也提出申請。

法國之後因故退出,由亞塞拜然首都巴庫(Baku)、日本大阪以及俄羅斯的葉卡捷琳堡(Yekaterinburg)競爭,最後國際展覽局(BIE)逾150個會員國用電子投票決定主辦城市,由大阪取得主辦資格。

● 大阪關西世博會場地與場館

2025年大阪關西世博會場地在大阪灣海濱的人工島「夢洲」,佔地約155公頃。這裡原本是一處停放貨櫃的碼頭,從整地開始,一步步變身爲世博會場地。

日本在世博會的8個核心展館分別由8名製作人負責,以「生命的光輝計劃」(Brilliance of LifeProject)爲主題,邀請日本製片人河瀨直美、劇作家小山薰堂、日本機器人教父石黑浩等人領導,以「擁抱生命」、「生命的循環」、「生命的共鳴」等爲題,提供各種體驗,鼓勵參觀者探索生活與生命,實踐創造力。

世博會場的建造成本原本設定在1250億日圓,不過受到俄烏戰爭爆發等因素影響,成本一路飆漲,如今增至2350億日圓(約新臺幣500億元),是原預算的1.9倍。

作爲世博會標誌的木造巨大圓環由日本新生代建築大師藤本壯介操刀,耗資350億日圓,寬30公尺、高12至20公尺,預計2025年2月完工,建成後將成爲全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物之一。

這個巨大圓環下方是步道,上方有巨大屋頂,因此被稱爲「大屋根」(屋根爲日文屋頂之意)。由於世博會舉行時間在4月到10月,剛好橫跨最炎熱的夏季,官方打造大屋根的初衷是遮陽作用,防止參觀者中暑,同時象徵世博會「多元但又統一」的理念。

原本的計劃是在世博會閉幕後將大屋根解體,提供給地方政府當作建材,但近來也有考慮原址保留或是搬遷。

● 大阪關西世博會吉祥物

大阪關西世博會的吉祥物「脈脈」(MYAKU-MYAKU)造型十分奇特,是一個藍色、有四肢的生物,臉上套着一個紅色圈圈,上頭有5隻眼睛,轉過身來會發現它還有一個小尾巴,上頭同樣是1隻眼睛,看起來有點嚇人。

根據官方解釋,「脈脈」誕生於關西某處小泉水,是細胞與水合而爲一的神秘生物。紅色部分是「細胞」,會不斷分裂並增加,藍色部分則是「乾淨的水」。它可以不斷改變外觀,目前模樣是仿造人的形象。其能量來自於陽光,但「脈脈」也很愛下雨天,身體可吸收雨水。

萬博協會觀光推進課長畑田健表示,儘管「脈脈」造型獵奇,但推出的相關周邊時常引發搶購,銷量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