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又創新高!發生什麼事?新一輪上漲要來?

(原標題:人民幣匯率又創新高!發生什麼事?新一輪上漲又要來?)

圖/圖蟲

作者:陳植,編輯:包芳鳴

隨着中美利差再度走闊觸及歷史高點249個基點,人民幣似乎又迎來新一輪上漲動能。

截至11月23日20時,境內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觸及6.5642,離上週末創下的29個月以來新高6.5406並不遙遠。

“如今外匯市場幾乎聽不到看跌人民幣的聲音,絕大多數對衝基金資管機構都在討論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能否突破6.4整數關口。”布朗兄弟哈里曼(BBH)全球外匯策略主管Marc Chandler指出。 這背後,一是美國疫情捲土重來令明年一季度美國經濟極有可能重回衰退,令全球投資機構紛紛轉投人民幣資產避險;二是中國國債收益率與中美利差雙雙走高,又給他們創造絕佳的加倉人民幣資產與買漲人民幣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人民幣匯率迭創新高,中國銀行業自身與代客結售匯呈現雙順差狀況

國家外匯管理局在11月20日發佈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國內銀行業自身結售匯順差達到130億美元,代客涉外收付款順差則達到251億美元。

一位華爾街對衝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雙順差數據讓對衝基金意識到,當前企業個人金融機構等市場參與者對人民幣持續上漲均相當樂觀,令他們加碼買漲人民幣力度更加胸有成竹。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兼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 當前市場主體呈現“在匯率下跌期間結匯、在匯率上漲期間購匯”的理性交易模式,匯率預期保持穩定。

多位國內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上週以來投機押注人民幣快速飆漲套利的企業正在持續減少——越來越多外貿企業要麼趁着人民幣匯率上漲突破6.6,提前加大購匯力度鎖定匯兌成本;要麼通過遠期掉期交易對衝潛在的匯率波動風險,避免大量運營資金外匯市場“裸奔”。

“這表明人民幣匯率持續上漲迭創新高之際,市場主體的自行逆週期調節也在加強,令人民幣匯率趨於在合理區間平穩雙向波動。”一位國有大型銀行外匯交易員向記者指出。

截至11月23日20時,境內在岸市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觸及6.5642。-甘俊

中美利差走闊推動人民幣升值

記者多方瞭解到,上週以來人民幣匯率之所以掀起凌厲漲勢,一度觸及過去29個月以來新高6.5406, 一是得益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簽訂令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速,二是受益於中美利差再度走闊觸及歷史高點。

具體而言,一些企業信用債相繼遭遇兌付違約風波拖累市場投資偏好下降,推動上週國債與政策性銀行金融債收益率雙雙走高。尤其在2020年11月19日,10年期中國國債收益率一度上漲觸及3.34%,突破關鍵價位3.3%;10年期國家開發銀行金融債收益率則上漲至3.78%。

這反而令衆多海外資藉機加倉中國國債同時,令對衝基金看到買漲人民幣獲利的新契機。

畢竟,上週美國國債收益率回落至0.85%附近,導致中美利差再度走闊至歷史高點249個基點附近,吸引多家全球大型資管機構迅速加倉人民幣國債,博取更可觀的無風險中美利差收益。

一位歐洲大型資管機構亞太區首席代表向記者透露,在上週中美利差再度走闊觸及249個基點期間,他們加倉逾2500萬元中國國債與國家開發銀行金融債。

但是,他們的加倉力度在業界不算高。因爲他聽說有國際資管機構一口氣加倉逾6000萬元中國國債。

“我們的加倉舉措,令不少海外對衝基金有了新的解讀。”他告訴記者。由於歐美疫情捲土重來導致歐美國家央行可能加碼貨幣寬鬆力度令歐美負利率債券規模進一步增加,因此對衝基金認爲這些大型資管機構勢必借中美利差走闊持續加倉人民幣國債以尋求更穩健可觀的正回報,其結果是他們紛紛趕在資管機構前,大舉買漲人民幣。

一位香港銀行外匯交易員表示,上週以來,部分對衝基金與海外資管產品買漲人民幣的力度較以往更加激進——部分激進對衝基金已經買入12月底到期,執行價格在6.35-6.4的人民幣看漲期權;此外不少海外資管產品在加倉人民幣國債同時,還買入明年3月底到期、執行價格在6.3附近的人民幣掉期交易頭寸

他認爲,這與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可能很快出臺新的QE措施以加大中長期美債購買力度,存在着密切關係——因爲此舉導致10年期美債收益率再度回落,以及中美利差持續走闊,令這些對衝基金與資管產品更加激進。

Brandywine Global Investment Management負責人Jack McIntyre認爲,當前華爾街普遍認爲,美聯儲將在最新的貨幣政策會議上,調整每月800億美元的QE購債方向,即將更多QE資金用於購買長期美國國債以提振經濟。

Marc Chandler向記者透露,一直以來,人民幣匯率漲跌與中美利差高低有着較強的正相關性。只要中美利差有望走闊,對衝基金買漲人民幣的熱情就會水漲船高。

“儘管5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漲幅已超過8%,若未來一年美元繼續貶值4%,多數對衝基金仍堅信人民幣有逾5%的上漲空間。”他表示。

企業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人民幣匯率持續上漲,越來越多國內外貿企業紛紛開啓“逆週期調節”。

“上週末在岸人民幣匯率一度觸及29個月新高6.54之際,企業高層要求我們迅速加大購匯力度——儘快將未來6個月的80%對外付款額先兌換成外幣。”一位外貿企業財務總監告訴記者。 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過去兩個月人民幣匯率上漲突破6.7時,他們建議企業高層加大購匯力度,每次得到的迴應都是“再等等,人民幣還會漲”。

在她看來,這背後,是企業高層認爲當前匯價令企業節省逾6個百分點匯兌成本,遠遠超過原先設想的外匯套期保值策略收益,因此“見好就收”心態主導了企業購匯策略。

一位股份制銀行對衝業務部門主管也向記者直言,11月前3周加大購匯力度的外貿企業明顯增加,不少選擇觀望(押注人民幣匯率上漲套利)的外貿企業在上週人民幣匯率創下29個月新高時,都主動接觸銀行協商加大購匯力度。

“通過調研發現,這些外貿企業之所以選擇加大購匯力度,一是不少企業家認爲當前人民幣匯率已充分反映中美關係趨於緩和的市場預期,因此趁着匯率上漲紛紛落袋爲安;二是過去6個月人民幣持續上漲逾8%,不少企業也認爲購匯環節的匯兌收益相當豐厚,不如“見好就收”。

在他看來,隨着企業自主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未來銀行結售匯與代客涉外結售匯未必會持續保持雙順差狀況。原因是外貿企業購匯力度增加,將壓縮銀行代客涉外結售匯順差。

“不過,雙順差狀況改變,未必會對人民幣匯率持續穩健上漲構成負面衝擊。”這位股份制銀行對衝業務部門主管表示。近年來,中國國際收支已形成新的平衡態勢,即企業、個人、海外投資機構的資金跨境進出呈現有進有出、有來有往的自主平衡狀況,令外匯市場供需關係持續保持平穩均衡,也驅動市場匯率預期趨於穩定。

Marc Chandler認爲,疫情以來,企業與個人的匯率操作,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影響力趨降,反而是金融機構的定價話語權持續提升。過去6個月以來,正是全球金融機構的持續看漲,令人民幣匯率始終走在迭創新高的軌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