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再置換」易殘廢 臺灣領先亞洲推「登錄制度」

人工關節「再置換」易殘廢,臺灣領先亞洲推「上網登錄」。(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全臺有95%的老年人飽受退化性關節炎困擾,此時就需靠置換關節恢復行動能力。根據健保署2007年至2014年統計,膝關節與全髖關節的5年再置換率,卻比第1年高出3倍左右。爲了降低置率,健保署自今年1月起領先亞洲,與醫界合作推動「人工關節登錄制度」,找出再置換率較高的醫療院所進行輔導

彰濱秀傳醫院副總裁古鳴洲醫師表示,裝了人工關節後,金屬骨頭摩擦會造成骨質流失,此時若需再置換,就需要再切掉一些骨頭,不僅手術時間延長,感染與復發機率也較第一次置換來得高,嚴重還可能導致終身殘廢。

由於人工關節的平均使用壽命爲15至20年。古鳴洲說,細究再置換原因,若與第一次置換期相隔不到1年,感染的原因佔了多數;5年則可能爲技術問題,10年則可能是醫材有關

▲健保署長李伯璋(左)與彰濱秀傳醫院副總裁古鳴洲醫師。(圖/記者嚴雲岑攝)

健保署醫管組專委陳真慧舉2007年至2014年登錄資料爲例,醫學中心1年的膝關節再置換率爲0.6%,5年卻高達2.18%,增長了3倍多;髖關節的1年與5年置換率也分別爲1.21%與3.1%,高出近3倍。而再置換的手術費用,也比第一次多出了2至3萬元。

爲了民衆的就醫安全,健保署自2016年1月起與醫界合作推動「人工關節登錄制度」,初期先從執行量較多之全膝關節置換術、全髖關節置換術、部分關節置換術並整形術等7項手術,2015年約4.8萬件,由醫院上傳手術個案之身高與體重,手術入路途徑麻醉危險分級,及人工關節植入物醫療器材條碼資訊,供長期追蹤植入物的預後。

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今年截至6月,全國計230家醫院申報人工關節相關手術費用,共55家有上傳資料,院所上傳率24%;全國計23,717件費用案件中,共5,336件有上傳資料,件數上傳率約22%。

▲人工膝關節術前術後對比圖。(圖/健保署提供)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北歐四國紐澳英國等,已於1979年陸續推動人工關節登錄制度,美國也於2012年開始推動,預計2018年完成登記。其中英國更在翻修的大數據中,發現人工髖關節所溶出的重金屬,會減少使用年限,挽救無數年輕病患免於二次手術痛苦與終身殘障。

他說,健保署正規劃將手術院所、時間、原因及內容放入健康存摺供民衆查詢。未來民衆行關節置換手術前,也可主動體醒醫師幫忙登錄。目前申報件數逾百件且上傳率超過90%的醫院,包括新光醫院、恩主公醫院、大林慈濟醫院、彰濱秀傳醫院等。目前醫院上傳一件可多得5元費用,健保署明年會規劃給予上傳率高的醫院額外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