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創新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澎湃動力

本報特約評論員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新徵程上,必須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以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等頒獎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相關報道見A3版)

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闊圖景日新月異,創新中國的逐夢征程步履堅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重大成就,擘畫了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和關鍵目標,爲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成世界科技強國明確了路線圖,對廣大科技工作者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出了殷切希望,爲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我國和世界發展的歷史新方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部署推進一系列重大科技發展和改革舉措,走出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科技創新迸發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澎湃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同時提出建成科技強國的目標。

奮進在建設科技強國的大道上,我們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科技實力和整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在若干戰略必爭領域實現“後發先至”,爲推動國家發展轉入創新驅動軌道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嫦娥”探月、“神舟”飛天、“夸父”逐日、中國空間站圓夢,遨遊太空的“中國高度”不斷刷新;智能高鐵跑出全球新速度、“神威·太湖之光”連續4次雄踞“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首、5G加速賦能千行百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國速度”不斷提升;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祖沖之號”問世、國際上首次實現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科研“無人區”的“中國廣度”不斷拓展……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歷史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能單就經濟總量大小而定,一個民族是否強盛也不能單憑人口規模、領土幅員多寡而定。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

近代史上,中國落後捱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後。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科技創新風起雲涌,爲人類社會帶來深刻變革和重大影響,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新徵程上,必須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以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保障高水平安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堅持把創新作爲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只爭朝夕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勇攀高峰、頑強拼搏,創新驅動的“中國號”航船必將在新時代航程中乘風破浪,勝利抵達科技強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