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價上漲 14億中國人的“飯碗”會受影響嗎?

(原標題全球糧價上漲 14億中國人的“飯碗”會受影響嗎?)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題:全球糧價上漲14億中國人的“飯碗”會受影響嗎?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全球糧價總體上漲,聯合國糧農組織公佈的數據顯示,食品價格指數已連續上漲6個月,達到2014年底以來最高水平國際糧價上漲會否影響中國糧食安全?明年中國14億人的“飯碗”有保障嗎?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2020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連續6年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

“中國人的‘飯碗’始終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張紅宇向中新社記者表示,在今年糧食大豐收的背景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依然將糧食安全作爲重點任務之一,顯示出對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中國秉承“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安全觀,使中國人吃飯有保障。

在專家看來,中國對口糧安全高度重視,水稻小麥長期自給有餘,口糧供應受國際糧價影響很小。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友權表示,今年中國糧食高位增產,供需總量基本平衡。糧食人均佔有量達到480公斤左右,高於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稻穀、小麥兩大口糧產需平衡有餘,庫存充裕。儘管玉米產量持平略減,加上各方面庫存,供需也基本平衡。

結構性缺口需關注

在口糧自給的同時,中國糧食供給存在結構性缺口,尤其是大豆國外依賴性較強。近年來中國進口量最大的農產品是大豆,據海關數據,今年1-11月累計進口大豆9280萬噸,同比增加17.5%,農業農村部預計大豆全年進口量將突破1億噸。

與此同時,國際大豆價格明顯上升,帶動中國進口大豆成本上升。11月,山東地區進口大豆到岸稅後價每斤1.91元人民幣,連續6個月環比上漲,同比高17%。

在國際大豆價格上升的情況下,中國大豆的供給是否會受到影響?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國際糧食價格上漲主要屬於恢復性上漲,目前還沒有到歷史最高位。對中國的影響主要在於大豆對國外依賴程度高,需要關注價格傳導效應,加強預警,做好結構性平衡。預計後期國際大豆價格不會大幅度上漲。

今年中國玉米產量略減,玉米價格上漲創6年來新高。李國祥表示,面對上漲的價格,農民種植玉米的積極性隨之提升,明年種植面積將明顯增加。此外,目前中國動物類食物消費增加,使飼料糧需求增加,考慮到消費結構的變化,中國政府也加大了對玉米種植的支持力度。

緊平衡長期存在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2020/2021年度全球糧食供需總體上還是寬裕的,並不支撐糧價長期大漲。但考慮到疫情、災情發展還不明朗,短期國際市場仍可能出現較大波動

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儲備充足,供應充裕,雖然糧食安全短期無虞,但作爲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糧食中長期供求仍呈緊平衡狀態,需要時刻繃緊糧食安全的這根弦。

“在當前整個世界形勢都比較複雜的情況下,面對國際糧食市場波動,一定要有所謀劃,加強預警,做好結構性平衡,同時要進一步改善糧食安全狀況,減少國際對中國糧食安全的衝擊。”李國祥表示。

張紅宇表示,新時期在糧食安全上要抓好兩個“重中之重”:一是解決好種業問題,二是解決好耕地問題。在種子問題上,要發揮舉國體制作用,通過科技攻堅克難,提高糧食單產水平,保持總量增長,守住口糧自給的安全底線,解決在結構、優質、高效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耕地方面上,要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主糧耕地面積不縮減,加快建成一批高標準農田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深化農村改革,調動億萬農民種糧積極性,通過發展種糧合作社、糧食加工企業等規模經營,增加種糧收益。”張紅宇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