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火拼逼強研究生求生欲 學生:能考的證都考了
又是一年秋招季,求職大作戰已拉開序幕。
自2010年至2017年的畢業生人數以2%~5%逐年增長,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升至820萬人,創近10年畢業生人數新高。雖說2019年應屆畢業生總人數尚不明確,可以確定的是,求職的壓力並不輕。
面對幾百萬的求職大軍,即便是手握碩士學位,身處或即將邁入求職這場拼殺中的研究生也不淡定了——考證、輔修、培訓,努力以各種砝碼加持,可以說,“求生欲已經很強了”。
眼下,北京市中小學教師資格筆試在即,北京某高校化工專業研二學生李濤所在的實驗室,8人中有4人正在爲此備戰。“多考一個證,萬一以後從事教師行業呢。”李濤說。
李濤還報考了註冊化工工程師的基礎考試,實驗室中的8人中僅1人沒有報考。而談到10月底的註冊化工工程師基礎考試時,李濤也不太清楚這個證能帶給自己什麼,“大家現在是能考的證都考了,和大四時的心理有點像。”
“萬一”“可能”“沒想過”是受訪研究生口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兒。比如研究生徐茂最初也沒想過自己也要去考教師資格證。上網時偶然看到有人推薦,就去了解,“既然什麼專業都能考教師資格證,考了就可以考教師編制,就報名了。以後當老師也是可以餬口的”。
目前研三的徐茂已經把教師資格證拿到手了,但面對秋招中的職業選擇,他還沒想好將來究竟要做什麼。徐茂只是覺得,教師資格證就是手裡一張可用的牌,“以後萬一真的有合適的地方要招老師,沒有這個證就連敲門磚都沒有”。
考證,幾乎是研究生的一種“標配”,以至有人調侃說,“沒幾個證在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讀過研”。而拿到手的證件則成了“有可能”的加分項。在徐茂看來,“除了極少數學生,大部分人都沒有太想好。很多人都不知道適合自己做的事是什麼,自己應該幹什麼,很多人也沒想過自己喜歡幹什麼吧。(考證)不能說是隨波逐流,而是多給自己找找機會。”
爲此,除了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證,與所學專業關聯不大的證也有不少人去拼上一把。徐茂還有好幾個同學報考了二級建造師的考試,“理論上是學土木建築的人才去考的,但很多人考到這個證後就可以掛到企業裡掙錢,所以好多學生去考了,有學環境的、學電氣的、學化工的……”
記者從北京教育考試院獲悉,2018年上半年全市共有41461人報考教師資格筆試,與去年的28525人相比,增長12936人,增幅46%;2018年上半年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口筆譯考試共有10.24萬餘人報名,同比增長30.7%,其中,筆譯報名91085人,同比增長36.5%。除了教師資格證、筆譯資格證、口譯資格證,還有心理諮詢師資格證、二級建造師證等證書都是研究生的熱門選擇。
有時,聽到同學報考了自己沒考過的證,李濤就都想去試試。
爲迎接就業,除考證,輔修、培訓也是研究生們用來提升技能、“打怪升級”的重要渠道。
新聞專業研二學生魏濛濛這學期又報名了電視方向的輔修雙學位。早在本科念美術專業時,她就已經輔修了一個英語的雙學位。橫跨美術、英語、新聞、電視4個專業,有人問她,“你到底想幹嗎?”
與徐茂不同,魏濛濛看上去“千迴百轉”的專業選擇背後,她自己的職業規劃是比較清晰的。她說,本科的專業和雙學位都不是自主選擇的,或家長幫忙決策,或迫於形勢,而到了研究生期間才下定決心要從事新聞傳播方向,“不管是傳統的文字編輯、記者,還是互聯網編輯、自媒體人,就想往這方面發展”。
而單純的專業學習已不能滿足魏濛濛的發展需求。“如果我以後做記者的話,現在都要求記者全能,光文字不行,起碼視頻你得會剪吧?影像語言、鏡頭語言你得知道吧?機器也能扛,片子剪輯、後期也能做。”僅學新聞專業是不夠的,她便選擇輔修電視方向的專業來“打輔助”。
雖說是研究生,但真正接下來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偏少,直接奔職場去的多。未來職場的需求,便成了他們武裝自己的需求。有些學校不方便滿足的,比如說計算機編程,研二學生樑青便轉身投向了校外培訓班。
樑青記得上計算機培訓班時,每週六、日上兩三個小時的課,課程持續一個學期。“每堂課上課人數穩定在20人左右,都是在校的大學生或研究生。”
奔波於眼花繚亂的證件考試、五花八門的培訓、跨專業的輔修……研究生的日常“求生”方式可以說多種多樣。然而在這些看似豐富、忙碌的努力背後,記者能感受到他們的迷茫與焦慮。
“考這麼多證也證明學生對自己現在所學專業的認知是不夠明晰的。這個專業以後到底能做什麼事?學生沒有預知。所以在自己沒有很大把握的情況下用多考證來增加機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
然而對自己職業發展方向的認知是一個系統工程。儲朝暉認爲,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應給孩子些自由的空間讓孩子玩自己的遊戲。小學、中學都應該有孩子可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的話,到了大學,他的優勢、潛能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就比較明晰了。“但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並沒有很好地做到這些”。
在儲朝暉看來,到了研究生這一階段,再讓學校重塑學生的職業觀爲時已晚。“在這種情況下,研究生教育要做的一個工作就是讓學生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優勢潛能在哪兒,同時也認識、瞭解社會的需要,然後讓兩者結合起來,找到這樣一個方向去確定自己怎麼去找工作,去確定自己人生的職業生涯規劃”。
“只有自己親自實踐後纔會發現這件事我是否能做,能否做好。如果我能做,能做好,做了以後有積極的反饋,這對自己也是個激勵。同時在實踐過程中積累的資源和經驗,對學生以後的就業都是非常重要的。”儲朝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