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憂鬱情形 需各界關懷重視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夢涵表示,憂鬱症並不是一種「想太多、抗壓性太差或是不知足的狀況」,醫學研究顯示它是一種腦部疾病,是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失去了平衡所致。其中,兒童青少年期的憂鬱症狀又與成人憂鬱不太相同,會有比較多的情緒和身體變化,以及行爲上的改變。
張夢涵醫師呼籲,根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15至24歲青少年自殺死亡率來到每10萬人中有10.9名自殺身亡,且逐漸上升的趨勢,而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成長走向,因此兒少的精神健康議題非常需要被重視。
根據國際著名期刊Lancet Psychiatry發表,近30年來追蹤約近2萬名青少年進行跨世代研究,發現情緒問題如:憂鬱、焦慮等,明顯較以往更加嚴重,而且發病年齡更早。
在臨牀經驗上,其實有許多網路成癮的孩子,背後也有兩大疾病:一個是憂鬱傾向,第二個是注意力不足。尤其在網路成癮下,更加劇這個現象,孩子可能在現實生活有很多挫折,譬如:學業成績不好、交不到朋友、跟父母關係也很薄弱,但是在網絡世界中遠比在現實更快樂,當回到現實生活,又感到挫折,進入惡性循環。
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家庭、學校、與醫療會有三方的合作或是善用衛福部心理諮商補助,才能讓心靈支持網絡發揮接住孩子的功能,陪伴他們走過情緒風暴,擁有健康的「心」生活。(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