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4》發佈:京滬深杭蓉等城市健康產業聚集度較高,西部城市運動消費增長迅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賀佳雯 北京報道

10月29日,“中國新型城鎮化理論·政策·實踐論壇2024”城市健康專題論壇在清華大學舉辦,論壇同步發佈《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4》,通過健康服務、健康產業、健康行爲、健康設施、健康環境、健康效用等維度,評價城市的健康水平。該指數樣本包含86個大城市和210箇中小城市,最終評定出30個引領級和優質級城市。

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原司長毛羣安在會上指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要把握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問題,以“全民健康、共建共享”爲目標,主要任務包括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和發展健康產業。

毛羣安強調,健康城市建設要以全面社會健康管理爲目標,其評價指標要具有建議性、導向性、靈活性,通過科學評估的形式,着重關注慢性病、精神疾病的預防和管理等方面。除政府評估外,“清華城市健康指數”作爲第三方評估工作的研究成果,爲健康城市建設提供了有效抓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現場獲悉,《清華城市健康指數2024》研究顯示,從整體看,全國城市健康水平與上一年度結果相比略有上升,東部城市健康水平持續引領全國,長三角、珠三角、遼中南三個城市羣的城市健康水平位列全國前三。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城市組排名中,北京與上海位置互換,北京的城市健康水平重返第一,上海變爲第二。

從產業角度觀察,京滬深杭蓉等城市在健康領域的市場主體、註冊資本規模、產業聚集度較高;而從環境角度觀察,南方地區明顯優於北方,這主要是由於空氣質量造成的差異,北方的空氣質量整體仍低於南方。

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健康現象。西部城市在促進運動方面處於領先地區,平均戶外人均運動時長53.07分鐘/人,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0.29分鐘/人。特別是西藏拉薩、林芝和甘肅酒泉等地,運動時長、運動消費、運動設施等指標增長迅速。

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研究專員李豐婧分析,西藏林芝、甘肅酒泉近年來加大了體育運動政策的實施力度,通過舉辦特色戶外賽事、加強設施建設、推廣全民健身與文旅運動深度融合、推動體育精準扶貧等方式,形成特色化的城市健康發展路徑。

對於如何提升城市健康水平,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院長董家鴻在論壇上表示,醫療衛生系統應該由過去的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轉變,這也是我國深化醫療改革重要且迫切的任務。

“有的城市過度建大醫院,我聽說有一個城市,平均每個居民一年要住5次院,才能把他們大醫院的牀位填滿。”在董家鴻看來,健康中國的關鍵其實不是建大醫院,而是要強基層。他認爲應該通過強基層爲居民提供從預防、治療、康復、慢病管理、高齡照護甚至臨終關懷的全週期健康醫療服務,而大醫院僅僅是治療健康過程中的重病和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