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腦創傷 長期後遺症恐失智

臺北醫學大學校級神經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蔣永孝發表新書《輕度腦創傷其實很傷!別忽視它帶來的影響》。(林周義攝)

臺北醫學大學15年前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開始投入「輕度腦創傷」研究,發現腦傷即便只是輕度也不能忽視。半數以上的輕傷患者,將出現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衰退、睡眠等問題,隨着時間推移,將有15~20%演變爲長期症狀,恐會出現失智症、巴金森氏症。

由於目前醫學界仍欠缺積極有效的治療方式,專家提醒民衆,預防勝於治療,不僅是騎機車,騎腳踏車也應戴好安全帽。

前衛福部長邱文達,多年前曾在辛亥隧道發生車禍,傷及腦部,受傷後曾一度叫不出下屬的名字。其實輕度腦創傷並不「輕度」,對於當事人來說,將是影響一生健康、生活品質的「隱藏性風暴」。

臺北醫學大學校級神經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蔣永孝表示,過去醫界對腦創傷的研究較少,民衆的認知也相當有限,缺乏病識感。隨着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長者跌倒的病例越來越多,加上臺灣機車族多,且許多人都會以腳踏車代步,一不小心就會讓腦創傷上門。

根據北醫大神經醫學研究中心過去15年的研究,半數以上的輕度腦傷患者,將出現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衰退、睡眠等問題,過了6周,甚至10~20年或更長時間,將有15~20%演變爲長期症狀,恐出現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疾病。

蔣永孝表示,目前醫學界仍欠缺積極有效的治療方式,治療上採老藥新用的方式,包含瘦瘦針、血液疾病的免疫調節劑,都仍在研究中。預防勝於治療,不僅是騎機車,騎腳踏車也應戴安全帽。民衆若不慎受傷,務必請神經外科醫師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