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味央廚過會 A股或迎油條“第一股” 思念水餃創始人的又一資本謀局?

(原標題:21深度丨千味央廚過會A股或迎油條“第一股”,思念水餃創始人的又一資本謀局?)

鄭州千味央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千味央廚”)首發申請於7月8日獲得證監會發審委放行,不出意外,這家食品供應商將叩開中國資本市場的大門,A股市場將迎來“油條”第一股。

招股書顯示,千味央廚成立於2012年4月,主營速凍面米制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爲餐飲企業(含酒店、團體食堂、鄉廚等)提供定製化和標準化的速凍面米制品,產品按照加工方式分爲油炸類、烘焙類、蒸煮類、菜餚類等四大類,消費者熟悉的油條、芝麻球、蛋撻皮、地瓜丸等就是千味央廚的主要產品。

千味央廚作爲食品供應鏈企業,目前在消費者市場並不出名,但提起其創造者——生產水餃和湯圓的思念食品,相信多數消費者都略知一二。

2012年4月,千味有限(千味央廚前身)設立時,就是由鄭州思念出資、出設備打造的獨資公司,之前雙方的實控人還是同一人。

思念食品雖然經歷2012年“創可貼”水餃等食品安全事件,但目前每年營收仍高達幾十億元,佔據着速凍面米行業近20%的市場,比肩已上市的三全食品。讓人不解的是,手握營收規模遠超千味央廚的思念食品,實控人李偉卻“賤賣”思念食品,選擇帶着小體量的千味央廚上市,其中的運作邏輯耐人尋味。

“思念”變臉歸來?

查閱千味央廚招股書不難發現,公司不僅出身于思念食品,事實上甚至2017年至2019年整個報告期內,千味央廚都難以脫離與思念食品的關聯。

招股書顯示,目前千味央廚的控股股東共青城城之集,共青城城之集持有千味央廚62.49%的股份,李偉100%控股共青城城之集股權,因此公司目前的實控人爲李偉。李偉同樣是思念食品的創始人,曾帶領思念食品和黃河大觀縱橫國外資本市場。

圖說:千味央廚股權變更)

媒體早前的報道,媒體出身的李偉深諳宣傳之道,思念食品成立不久,就曾投資400萬爲思念食品製作廣告片並在央視播出,思念湯圓、思念水餃很快躋身全國名牌產品,李偉也因思念食品成爲早前河南最年輕的富豪。

2006年8月,李偉帶領思念食品在新加坡上市,融資達20億元,不過上市一年後,思念食品並沒有被海外市場看好,市值僅維持在20億元上下,遠低於國內上市的三全食品同期的市值。

2012年,時任思念食品董事長、實控人的李偉認爲“市場交投清淡,流動性差,再融資困難,上市成本高昂,沒有意義”,於是李偉發出思念食品私有化要約,以5.33億元的代價完成思念食品私有化退市,一進一出,李偉的資本運作獲得超過14億元的資本回報。在思念食品完成私有化的當年,千味有限正式成立,成爲思念食品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依靠思念食品的市場體系,千味有限成立當年就成爲百勝中國的大供應商。

直至報告期內的2017年底、李偉退出思念食品之前,千味央廚實際上與思念食品一直是同一控制人控制下的企業,雙方甚至是共用統一廠房,共用營銷體系,共同從事速凍面米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2016年5月,千味央廚完成股份制改制,發起人爲當時李偉控股80%的鄭州集之城和共青城凱立,分別持股92%和8%。

2017年5月,千味央廚開始上市輔導,但思念食品和千味央廚存在經營範圍相似、部分產品重疊、工藝技術相通、部分供應商相同等同業競爭問題浮出水面。

爲實現千味央廚的順利上市,思念食品原實控人李偉開始快速“去思念化”操作。

爲解決與思念食品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李偉與思念食品管理層王鵬、田淑紅、王麗娟、徐鋒等四人達成一致,王鵬退出千味央廚,王鵬將其間接持有的千味央廚股權全部轉讓給李偉,並退出公司董事會,不再擔任公司及控股股東共青城城之集任何職務,轉讓價款爲5006.48萬元。

李偉則退出思念食品,並將其間接持有的思念食品股權全部轉讓給上述思念食品管理層,退出思念食品董事會,且不再擔任任何職務,相關股權的轉讓價格爲3.83億元。

上述股權轉讓完成後,王鵬不再持有千味央廚股權,李偉不再直接或間接持有思念食品股權。這意味着李偉把辛苦十餘年創下的思念食品控制權,僅以3.83億元的價格出手相讓。

千味央廚認爲,上述股權轉讓,徹底消除了公司與思念食品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實現了公司的經營、財務等獨立性。

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千味央廚一半的核心技術人員來源於思念食品,其目前使用的兩處廠房一直是從思念食品租賃,英才街廠區直至報告期末才停止使用,紅楓裡廠區,則在2019年4月才向思念食品正式購買。

截至目前,千味央廚的客戶、產品等仍難以完全擺脫與思念食品的聯繫,其與思念食品的同業競爭、股權轉讓等問題始終是監管層和市場關注的問題。

實控人的又一盤大棋

讓投資者不解的是,實控人李偉甘願以遠低於市場預期的價格放棄思念食品的控制權,轉而帶着體量較小的千味央廚上市,其背後又隱藏着怎樣的謀局?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千味央廚實現營收分別爲5.93億元、7.01億元、8.89億元,淨利潤分別爲4655.91萬元、5867.89萬元、7412.13萬元。報告期各期末,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爲32.38%、30.79%和39.66%,處於較低水平。

報告期內,千味央廚期末貨幣資金分別爲2.3億元、1.57億元和7902.59萬元,公司沒有長期借款,2019年纔出現短期借款3000萬元,公司的非流動負債至2019年期末合計僅197.26萬元。

從經營和財務層面看,千味央廚目前沒有償債壓力

甚至媒體報道指出,其此次公司計劃募資投入4.09億元的新鄉千味央廚食品加工建設(三期)和總部基地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按照建設進度應該都接近尾聲,不再需要鉅額後期投資。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曾公開表示,李偉善於資本運作,千味央廚所謂去思念化,更多是將對其不再有更多吸引力的思念食品交給當初一起創業的團隊,自己則重新玩中央廚房新概念。

有市場分析人士則指出,李偉拋棄速凍米麪食品巨頭思念食品,轉向運作千味央廚上市,不排除是兩者估值中“擇優”的考慮。目前,思念食品和三全食品主要發力C端,前兩者共同佔據了速凍食品市場六成份額,思念食品營收增長和估值溢價的想象空間已經非常有限。

而在目前的資本市場上,包括B端業務的餐飲供應鏈、“中央廚房”這類概念的企業顯然更受資本的青睞。以A股上市公司爲例,三全食品最新動態PE僅爲21.3倍,而近年來發力B端業務的安井食品最新動態PE則高達70倍,兩者估值差異一目瞭然。加之,千味央廚此前曾獲得京東、絕味食品等多家機構的鉅額投資,這些資本到期就有退出的需要,上市無疑是這些股東的最佳退出渠道。

實控人地產業務曾遭監管重點問詢

90年代就下海經商的李偉,歷經近30年的商場沉淪,早已完成了從實業家到資本家的蛻變。除了食品業務,與他同時代的很多企業家一樣,李偉旗下的地產業務也頗具規模。

2003年,思念集團以子公司香港恆盛的名義收購了鄭州原黃河大觀公司的資產,進軍房地產業。而後,李偉在黃河大觀上覆制了思念食品的資本運作路徑,通過上市融資後私有化的模式,也獲得了不菲資金。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目前李偉控制的境外企業共有8家,主要業務多爲股權投資,而其控制的境內企業多達47家,佈局重心多爲房地產開發,47家公司中,主營房地產業務的就達33家。

(圖說:李偉控制的部分企業財務數據)

不過,與風生水起的食品製造業務相比,李偉的房地產板塊目前來看尚在培育期。

其招股書顯示,2019年李偉控制的47家境內企業中,僅有鄭州深空企業管理、河南山水物業和河南偉瑞古特包裝實現微薄盈利,淨利潤分別爲2.20萬、73.45萬元和35.46萬元,其餘企業均出現虧損,累計虧損額高達3.93億元,尤其是房地產企業全部虧損甚至淨資產也爲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李偉控制的河南合智置業、鄭州海尚置業、河南瀚海港匯置業、鄭州天榮房地產、河南新瀚海布蘭登置業、河南新瀚海置業等房地產項目均已是資不抵債,處於鉅額虧損狀態。

李偉在地產這類“資金大戶”的佈局在上會前就已經引起了證監會的高度關注。

千味央廚的問詢函中,監管層擔憂公司實控人會被資金挪用到房地產項目,要求實控人明確不得將募資用於或變相用於房地產開發及相關領域,並要求保薦機構和律師覈查實控人個人賬戶與公司之間是否存在大額資金往來。

目前,千味央廚已經順利過會,完成上市最關鍵一步,不出意外即將登陸資本市場。不過從公司的客戶等諸多細節來看,公司未來發展還面臨一些挑戰。

招股書顯示,發展多年,千味央廚仍然依賴第一大客戶,2017至2019年,公司對第一大客戶百勝中國及其關聯方佔公司的營收佔比分別爲29.95%、30.20%和30.72%。如果未來仍百勝中國減少訂單甚至終止合作,將直接導致公司經營業績下滑。

(圖說:千味央廚主要直銷客戶)

另一方面,速凍面米制品行業競爭激烈,據統計我國從事冷凍食品行業的相關企業超過133萬家,其中在業、存續狀態的企業超過101萬家。作爲沒有技術含量量的低門檻行業,行業巨頭可能會快速佈局,中小企業快速進入,千味央廚的面臨着市場難以開拓的風險。

事實上,報告期內,公司的業績實現高增長,但背後已經顯示出一定的經營壓力、2017年至2019年,千味央廚的流動比率、速度比率、應收賬款週轉率存貨週轉率等財務指標持續下滑,流動比率已從2.20倍降爲0.80倍,速動比率從1.87倍降爲0.41倍,應收賬款週轉率從25.79次降爲20.25次,存貨週轉率從11.56次降爲8.68次。這意味着公司將面臨着較大的營收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