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董座做假帳!企業申報營業損失想抵稅 意外揭發掏空案
▲董座掏空公司卻僞裝成業務週轉不靈,遭司法機關識破。(圖/視覺中國CFP)記者林昱均/臺北報導日前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接獲甲公司申報自己承攬水電及空調工程再行轉包,但後續拋棄工程導致保證金2千萬元遭沒收,想列報企業損失抵稅。國稅局人員後續查覈發現該公司根本沒有施作工程的人力及設備,等於是無專業能力卻硬是承攬工程、實屬怪異,因此認定非業務損失、不得抵稅;果不其然,司法機關調查後發現,甲公司的前董事長做假帳掏空企業,其公司資金無法收回、也繳不出給承包商的錢,只好簽訂工程拋棄協議書並損失保證金。
目前依照所得稅法規定,雖然公司在業務上的損失可做部分或全額抵稅,但如果是經營本業及附屬業務以外之費用及損失,不得列爲費用或損失。
北區國稅局指出,過去其轄區內有一間甲公司,在申報2012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時列報其他損失2,000萬元,甲公司聲稱是2011年承攬水電及空調工程再行轉包,因此在2012年拋棄承攬水電及空調工程,導致2千萬元的保證金遭沒收、產生損失。
國稅局人員追查後,感到相當怪異,因爲甲公司並沒有施作工程的人力及設備,卻投標搶工程,後續也根本沒做其工程,只是提供資金並將工程案再轉給第二外包商,因此認定其保證金損失並非經營本業或附屬業務而發生之費用或損失、不得抵稅。
甲公司知道國稅局認定後相當不服,循序申請行政救濟程序,包括先向國稅局申請複查、向財政部提起訴願、再向行政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卻全部遭到駁回。
後續依刑事及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書指出,甲公司的根本損失是來自於甲公司前任董事長連續做假帳掏空企業,纔會導致公司資金週轉不靈、付不出2千萬元保證金而被沒收,並非當時所描述的承攬工程轉包損失,也不是公司營業中所產生的狀況,在法理上自然無法抵稅。
目前所得稅法第38條指出,公司經營本業及附屬業務以外之損失,或家庭之費用,及各種稅法所規定之滯報金、怠報金、滯納金等及各項罰鍰,不得列爲費用或損失。換句話說,甲公司的損失是業務以外之損失,爲公司董座惹人禍、監守自盜,當然無法抵稅。▼稅務官司示意圖。(圖/視覺中國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