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日快樂/東洋 躍居抗生素急先鋒
臺灣東洋藥品廠。記者曾學仁/攝影
2024年12月2日,臺灣東洋(4105)宣佈,自主開發的抗生素新藥Polymyxin B自12月起正式獲得健保署健保給付。這項後線抗生素新藥是東洋第一項被國際抗生素治療指引列爲治療建議的後線自制藥物,也是第一個國產新療效後線抗生素新藥,兩項紀錄成爲東洋在後線抗生素領域的雙里程碑。
臺灣東洋表示,抗藥性細菌的感染,會延長病患住院天數,也增加醫療支出,若不積極採取行動面對抗藥性問題,2025年將會影響全球2%至3.5%的GDP,若以2%計算,臺灣損失將超過新臺幣3,000億元。爲對抗抗藥性細菌帶來的醫療風險與降低健保支出,各醫師學會團體除呼籲重視抗藥性問題,也鼓勵國內藥廠投入研發,生產符合臨牀需求且具高品質的後線抗生素藥物。
臺灣東洋2016年起投入後線抗生素新藥Polymyxin B研發,歷經八年開發,現任總經理侯靜蘭完成開發的最後一哩路,先在2月取得藥證,爲國內少數願意投入研發經費、開發國產後線抗生素新藥的藥廠。
東洋小檔案、東洋EPS
發展與決策 貼近病人需求
臺灣東洋成立64年,最早的淵源也是和抗生素有關。1960年7月,由桃園中壢醫師世家的陳氏家族起家,當時專門代理日本大廠東洋釀造(TOYO JOZO)旗下抗生素藥品來臺。因當時社會的醫療需求,陳氏家族1968年於在中壢設廠,投入抗生素自制領域,隔年1969年登記公司「臺灣東洋」。
雖然從傳統學名藥廠發跡,但一路走來的發展與決策都跟病人實際需求有關。臺灣在1970年代,醫界開始討論與研究癌症議題,臺灣東洋此時跨入癌症藥品領域,今天已成爲資本額達55億元、市值超過200億元、員工數600多人的藥業集團,更被視爲臺灣癌症與抗生素藥廠的第一品牌。
2022年3月,董事會通過決議,爲引領檯灣東洋成爲國際級藥廠,延攬國際大廠、前諾華(Novartis)藥廠腫瘤醫學亞洲區負責人侯靜蘭擔任總經理,侯靜蘭至今秉持「以科技技術提升人類生命品質」的企業集團願景,讓臺灣東洋在兩年半時間內快速起飛。
侯靜蘭加入後,公司每年都有亮點產品在臺灣及美國上市。2022年是白血病藥Asadin在美國上市,同年麻醉新藥Byfavo在臺灣上市;2023年時,開發多年的Lipo-AB抗黴菌藥在美國上市,在臺灣上市的有膽道癌標靶藥Pemazyre、流感疫苗佐劑Fluad、新藥Byfavo也增加了全身麻醉適應症;2024年上市有五項癌症藥物及抗生素新藥Polymyxin B。
東洋大事紀
締造兩紀錄 接軌國際醫療
侯靜蘭說,未來每年都有新藥上市,上任至今兩年八個月,侯靜蘭說:「我是一天當好幾天來用,雖然加入這個團隊僅兩年八個月,但卻好像來了五年」。在她努力下,臺灣東洋諦造兩個紀錄與三項第一。兩個紀錄是癌症產品營業額穩坐檯灣第一,以及打造國產自制後線抗生素新藥Polymyxin B產線,並接軌國際抗生素治療指引。
三項第一包括:引入全球第一個在美上市的膽道癌標靶新藥、代理上市全球第一個睽違20年的麻醉新藥,以及臺灣第一個引進65歲以上適用的流感疫苗。
侯靜蘭說,臺灣東洋董事長林全邀請她加入,目標是要打造成爲國際化藥廠,在研發能量上做了許多努力。
首先,臺灣東洋是國內少數本土藥廠積極投入臨牀研究的公司,近三年與研究團隊合作累積發表近40篇有關癌症、抗生素臨牀研究國際期刊報告,其中更與十家醫學中心合作,以臺灣東洋的一項乳癌藥物進行早期乳癌的「真實世界數據(RWD)研究,這些研究成果讓公司和合作醫院有機會將數據及文獻放進治療指引。
此外,侯靜蘭擴大研發中心編制,爲佈局海外市場,帶領公司讓六堵針劑廠在2022年起先後通過美國及歐盟查廠。爲加強東協市場佈局,2023年起至今,東洋已經和越南五家醫院籤屬合作備忘錄(MOU),臺灣東洋目前已在越南取得四、五項藥證。
侯靜蘭表示,展望未來,新產品線仍聚焦癌症、抗生素跟疫苗。在重症抗生素部分,除國內自制抗生素新藥Polymyxin B,未來還有四個品項在國內研發,希望未來抗生素能有更強的產品組合。
而海外市場發展將有兩大重點,一是與國際大廠共同開發長效微脂體Lipo-AB與微球OT2015,已分別獲得歐洲及海外市場階段性里程碑達成金;另一個是深耕越南市場,未來合作醫院還會增加,並要促成抗生素藥品進入越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