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存款不應盲目“搬家”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日前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4年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爲28.52萬億元,較年初增加6.43%,同比增加12.55%。

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規模的擴張,不少人覺得是居民存款“搬家”所致,事實上企業存款“搬家”亦作了不小貢獻。央行日前發佈的金融數據顯示,前7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0.66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8.94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3.23萬億元。企業存款去了哪裡?理財產品是一個重要去處。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622家上市公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佔比從2023年的7.92%提升至9.08%。

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和實現盈利最大化是企業的目標,企業存款“搬家”至銀行理財產品乃意料之中。考慮到銀行多輪大幅下調存款利率,不僅下調了大額定期存單利率,甚至有些銀行宣佈停止發行大額存單。再加上嚴格監管,整治資金空轉和規範銀行手工補息等舉措,讓銀行不易給企業存款補貼高額存款利息,這些都導致企業選擇存款“搬家”。

對企業存款“搬家”要理性看待。一方面,存款“搬家”可讓企業資金收益提高、盈利能力增強。尤其是銀行理財產品在對公產品的設計上,具有偏重低波穩健、流動性強等特點,充分展現了優於傳統活期存款的收益潛力,滿足了企業對低風險、穩定收益、靈活管理理財產品的強烈需求。另一方面,企業存款“搬家”,不改資金流向實體經濟的現實,只是變換了一種途徑。

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存款“搬家”同樣會面臨一些風險。銀行理財產品與存款是兩類性質完全不同的投資行爲,存款保本付息,即便銀行破產也有存款保險基金以及破產清算“兜底”;而銀行理財產品,資管新規已明確打破“剛兌”,實行“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原則。此外,銀行理財產品受市場投資風險波動較大,收益不固定,再加上投資的底層資產受到銀行理財公司管理人員的理財知識、風險把控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制約,不確定性較大。

企業將存款“搬家”至銀行理財產品無可厚非,但應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合理確定“搬家”規模,千萬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同時,企業還要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把控能力,樹立科學理性的投資理念,正確處理收益率、流動性、投資風險三者之間的關係,充分認識資管產品的複雜性和潛在風險,隨時關注產品的底層資產、投資策略、風險等級等信息以及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及時調整投資策略,避免存款盲目“搬家”。

(作者:莫開偉 中國經濟網供稿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