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問現在存摺的用處 釣出神人解答:老人怕錢不見
▲現在去銀行辦理友金融相關服務都需要存摺,讓原PO非常不瞭解。(圖/記者陳依旻攝)
年關將近,又到了帶存摺去銀行領新鈔的時間,但一名網友跟加拿大朋友聊天時才發現,國外許多銀行早已沒有使用存摺,而是採用身分認證的途徑,反觀在臺灣臨櫃要提款,多數還是約定須憑藉存摺纔可提款,讓他不禁納悶現在人應該很多人沒在刷簿子吧,久久用一次,存摺都不知丟哪去了。這篇文章一發表在批踢踢八卦板,立刻引起許多網友共鳴。
▲現在網銀髮達的情況下,大大降低存摺的需求量。(圖/ETtoday資料照)
神人引用在銀行上班的表妹說法,指出目前銀行與存摺有關的業務幾乎僅剩提領現鈔業務,其他都可被數位化取代,但國內銀行之所以保留存摺,背後其實有兩大原因:
第一是許多年長的長輩對於網路銀行充滿不信任,很害怕網路上的錢會不見,寧願相信自己手中刷的簿子或記錄。第二個原因則跟法規有關,在民國74年,修法前的銀行法第7條指出:「本法稱活期存款,謂存款人憑存摺隨時提取之存款」。意思是規定有人要去銀行開戶時,銀行就必須給存摺,而且憑存摺才能提款;但其實早在民國74年,人們就已經在使用提款卡,由於使用習慣和法則之間的狀況不符,因此當年很快就修了法條。
▲神人回覆說老人真的很怕錢不見,所以一直保留存摺。(圖/翻攝PTT八卦版)
修改後的法條彌補了此一漏洞,改成「本法稱活期存款,謂存款人憑存摺或依約定方式,隨時提取之存款」。另外,當時立意僅爲加開銀行自行約定的方便之門,但仍然以存摺爲主,其他約定方式爲輔,如其中特別只提到存摺,就算是明示銀行一個「沒爭議的SOP」,只要是正常銀行,幾乎都不會沒事去挑戰政府,使用存摺的習慣就這麼沿續下來了。
而對於國外因數位化後早已沒在使用的存摺,臺灣的銀行「網銀都這麼久了,未來該怎麼邁向數位化呢?」對此神人也建議,如果想要加速淘汰存摺,或許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第一是下次修法時把「存摺」那兩個字拿掉,由政府帶頭示意,這樣看會不會加速數位化一點。
第二是由金管會公佈「定型化契約」參考範本,一般開戶都籤「憑存摺+簽名or憑存摺+印鑑」,金管會範本可以主導修改不再綁存摺。
最後一個被動的方式則是等待「時間流逝」,因爲隨着時光挪移,時間會慢慢帶走大部分年長非存摺不用的人「表妹之前在銀行當櫃員,據她所說,有個客戶是固定來存錢的老人,但因爲存摺不見了,也不想花錢補辦,於是變成了手寫交易明細…」
許多網友看完後,關於淘汰存摺需要修法時,留言道「這種不必要的事想等到修法,下輩子吧」、「我去澳洲人家銀行沒存摺也沒在蓋印章,都臺灣人毛最多」、「笑死!想成爲金融中心,結果一堆有的沒的法條在亂」、「存摺真的很不方便 又不環保 一堆人拿了當廢物」,不過也有不少網友歪樓「所以表妹圖呢?」、「你表妹有男朋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