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穩善終 10個圓滿條件
文、圖/《善終,最美的祝福:預約圓滿終點的10個條件》、高寶書版、趙可式
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善終,正是最積極的生存態度
對於生老病死,你的態度是什麼?爲了多活一天,你願意承受多大的痛苦?生命最終的道別,怎麼做才能讓彼此無憾?
一本令人省思再三的生死指導書,讓陪伴700名病患在家安詳走向生命彼岸的醫師,告訴你「平穩善終」的10個觀念。
人人都有爭取圓滿善終的權利,現實生活中,不治或末期患者經常因維生治療,承受不必要的痛苦,更讓深愛的家人親友爲此感到痛苦與不捨。
★臺灣各界人士鄭重推薦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臺灣安寧療護推手)孫越(終生志工)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吳若權(作家)陳榮基(蓮花基金會董事長、臺大醫學院及恩主公醫院教授醫師、曾任臺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長)
【「平穩死」的十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認清無法平穩死的現實→末期患者一旦住院,即代表必然會接受維生治療,一旦開始,便很難中途停止,即使本人或家屬要求也一樣。
【第二個條件】找一位有實際臨終照護經驗的居家醫療醫師→在身體還能應付時,先找好一位有平穩死實績的固定醫師,醫療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技術雖然重要,但患者跟醫師的相處頻率更扮演着一項重要角色。
【第三個條件】鼓起勇氣和葬儀社的人談談吧→在「死=失敗」的醫院裡,應該不可能有醫師想到要爲患者家屬預演痛失親人的悲傷,只有那些將「死亡」視爲自然法則的診所醫師,才能讓家屬們增添些許對悲傷的免疫力。
【第四個條件】選擇一間能讓人平穩死的安養機構→繼醫院和自宅,安養機構,即所謂的「第三大臨終場所」,將成爲今後臨終照護市場的發展重點,決定選擇以安養機構爲最終棲所時,必須挑選能讓人自然迎接平穩死,而不把人送至醫院的設施。
【第五個條件】領有高額老人年金者更應出示生前遺囑→所謂的年金,只有活着的人才可以領取。當患者因失智症惡化而失去自我表達意思的能力時,他的年金就會交由家屬代爲管理,因高額年金而阻礙平穩死的案例,已經不是三天兩頭的事了。
【第六個條件】預防「跌倒→骨折→臥病在牀」的惡性循環→跌倒的預防措施真的很重要。許多把「健康翹辮子」掛在嘴邊的老人家,因爲跌倒、骨折而臥病在牀,不知不覺間,變成依賴醫療器材生存的狀態。
【第七個條件】理解呼叫救護車的意義→「叫救護車」這個動作,代表要求急救人員爲患者進行心肺復甦術,及後續的維生治療,依照社會現況來看,維生治療一旦開始,就沒有任何人能夠中途打斷。
【第八個條件】脫水對患者有益,而胸水和腹水不應輕易抽取→人體在脫水狀態會呈現全面節能模式,這種狀態首先會減輕心臟負擔,身體也較不易浮腫,患者幾乎不會受到體內累積的胸水或腹水折磨。
【第九個條件】別誤解二十四小時原則!即使在家死亡也絕非刑事案件!→只要患者明顯是因本身疾病過世,主治醫師即使不親自出診,也能出具死亡證明書。
【第十個條件】請放心體會安寧緩和醫療的好處→無論癌症或非癌症,都會把人推向死亡,今後日本的醫療和照護,應朝着廣義的「安寧緩和」定義發展,將癌症和非癌症等而視之。
【推薦序】
善終,是最大的福氣;歹終,是最艱困的災難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臺灣安寧療護推手/趙可式
一、「死亡的品質」甚至比「生活的品質」更重要:新加坡連氏基金會(Lien Foundation)於2010年時,調查全世界40個國家的「死亡品質」,臺灣排名14,是亞洲的第一名。其主要的調查指標有:「止痛類藥物的可近性」及「民衆對善終與末期照顧的意識與要求」。臺灣這20年來藉着民間各基金會、宗教團體與出版業的努力,已經意識高漲,要求善終的呼聲節節升高。政府也做了相應的配套措施,鼓勵安寧療護的發展,並引進更多元化的止痛類藥物。此基金會將於2014年做第二次的追蹤調查,並加入更多的指標,可拭目以待臺灣是進步還是退步。
連氏基金會在2010的調查中,日本排名第23,遠低於臺灣。然而日本醫界的有識之士紛紛著書立作,呼籲重視「死亡的品質」。本書作者——長尾和宏醫師的大作《善終,最美的祝福:預約圓滿終點的10個條件》,就是教育民衆與醫療界的最佳典範,此書在日本獲得很大的迴響,使得「死亡品質」的話題甚至超過對「生活品質」的重視。
二、有比「死亡」更可怕的情境:「怕死」似乎是人之常情,但筆者在多年對民衆及醫療界的演講當中,常作聽衆的即席調查,發覺現代人有比「死亡」更害怕的情境,即:怕痛苦、怕失去尊嚴、怕苟延殘喘、怕失去自控能力而任人擺佈、怕失去生活品質、怕失去生活意義、怕造成家人負擔。這些恐懼絕大部分是現代的醫療所造成的。醫療科技的進步產生18般武器,爲了救命,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地:「有肉就割,有洞就挖,有管子就插,有機器就裝,有藥就給。反正:吃苦的是病人,付錢的是健保,後悔的是家屬!」醫療人員若有武器而不用在病人身上,就有被控告的危險!於是醫院如戰場,火藥大砲全數用在病人脆弱的軀體上並不犯罪,醫療人員要求自保,就拼命使用各種武器了。這種狀況造成四輸:病人輸-歹終;家屬輸-後悔莫及;醫療人員輸-違反了生命醫學倫理:以病人最大福祉爲考量的醫學倫理;國家輸-浪費了寶貴的健保資源!而若健保輸,則全民皆輸!臺灣的健保是全世界都稱誦讚揚的,一旦健保垮臺,全體人民皆輸矣!
三、臺灣與日本可以互相學習之處:本書《善終,最美的祝福:預約圓滿終點的10個條件》是長尾和宏醫師對日本文化的批判性建言,與臺灣的現況有互相借鏡學習之處,以下簡述:
1.「第一個平穩善終的條件」——維生治療一旦開始,便很難中途停止,即使本人或家屬要求也一樣:
這點臺灣遠比日本進步!臺灣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早已在2000年立法,2013年1月9日修法後,在病人已達末期的狀態下,就可由病人本身、家屬或安寧療護的醫師「撤除」維生治療。這條法律雖較歐美先進國家的「自然死法案」遲了30餘年,在亞洲卻領先諸國,是唯一立法的國家。日本因無類似的法案,纔會造成無法平穩善終的第一個條件。筆者已被邀請赴日本分享臺灣立法「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過程、精神與實質內容,以供日本參考,以立相似的法案。
2.「第二個平穩善終的條件」——找一位有實際臨終照護經驗的居家醫療醫師:
這一點臺灣就要向日本學習了!在臺灣有實際臨終照護經驗而又能作居家醫療的醫師太少了。原因之一爲居家醫療需耗費醫師大量的時間,但健保的給付不成比例。有經驗的醫師居家出訪一位病人,可以看門診20位病人。目前臺灣只有少數優良的安寧醫療機構有醫師出訪,並不普及。要改善此種現象,只有提高醫師居家醫療費用,並普及社區開業醫師臨終照顧的知識與技能纔有可爲。
3.「第四個平穩善終的條件」——選擇一間能讓人平穩善終的安養機構:
這點日本遠較臺灣進步!日本長期照護的高水準、高品質有世界口碑,臺灣望塵莫及。臺灣目前的安寧病房皆設置於急性醫療機構,但品質良莠不齊,有些安寧病房的醫療照護水準不如理想,更遑論長照機構了!這點需要民衆有更多的認知及評鑑醫療機構品質的能力,使劣質的機構自動關門,優良的機構卻門庭若市,才能彌補政府評鑑制度不足之處。
4.「第八個平穩善終的條件」——脫水對患者有益:
「臨終脫水」在歐美先進國家已成爲「普遍常識」,在病人已達末期臨終階段時,停止一切靜脈輸液及胃管灌食,才能減輕病人的負擔,並感覺輕鬆。這點日本與臺灣一樣,「活着就是要吃」、「愛他就是要給他吃」,是東方文化中很重要的「信念」,一旦病人無法吃喝,就得用打針或灌食的方法。殊不知這正是讓病人「歹終」的原因之一。這個「信念」需要先在醫療專業之中破除,再由醫療人員向民衆宣導,希望不久的將來,臺灣與日本都能普遍認知「臨終脫水」的真諦!
5.「第五個平穩善終的條件」——生前預囑:
這點日本也與臺灣一樣,少有人寫下生前預囑!英美等國家目前流行「預立醫療自主計劃」(ACP:Advance Care planning),凡是60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及有生命威脅疾病者,都必須與其主治醫師討論,萬一將來病情惡化時的治療計劃爲何,以免到時任人宰割,在自己身上做一堆自己不願意的醫療。這項規畫需要政府政策主導,規劃所有病人在確立診斷之後,能寫下ACP。這項進步的政策,可能還需要些時日才能辦到。
無論用什麼名銜,如:「平穩善終」、「自然死」、「尊嚴死」、「善終」等,都不是「安樂死」,絕不提早病人的自然死期,而是協助病人在自然死亡過程中,提升生活品質與死亡品質。既不醫療不足草菅人命,也不醫療過度。這是現代人皆須重視的課題!本書中有精闢的說明,值得細讀!畢竟「善終,是最大的福氣;歹終,是最艱困的災難!」
作者簡介
長尾和宏(Nagao Kazuhiro)
醫學博士,一九五八年出生於香川縣善通寺市,一九八四年自東京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大阪大學第二內科服務。一九九五年在兵庫縣尼崎市開設私人診所。目前致力於居家醫療領域,提供複數醫師制的全年無休門診與二十四小時醫療服務。開業以來,親自目送700名安寧居家療護患者,安詳邁向生命的終點。
其個人部落格「Dr.和的執業醫師日記」(Dr.和の町醫者日記)穩坐醫師類人氣部落格排行榜的第一名,每星期連在於報紙《產經新聞兵庫版》。並定期在網路及報章雜誌等媒體發表文章,致力於民間平穩善終的推行。
譯者簡介
劉格安
政治大學會計系畢,大二開始接觸日文。曾任職於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現爲專職譯者,譯作類型包含商管、醫學、旅遊、生活和歷史等。譯文賜教:mercitap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