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司法政治化 仉桂美:選舉期間 反滲透法偵辦暴增68案
前監委仉桂美。本報資料照片
前監察委員、新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仉桂美今表示,政府2022年5月邀國際人權學者團來臺審查國際人權公約落實狀況,其公開書面報告指出,政府在COVID-19 疫情間,根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63 條」,以「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罪名大量移送(法院) 審理及裁定處罰,對一系列人權造成侵害。
仉桂美批評,「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63 條」也被國際審查會認爲不符合刑法明確性原則,但至今沒修法,而包括2019年臺大蘇姓教授因發表言論被警察找去問話,她任監委時就認爲濫用「社維法」而調查,還有現在「反滲透法」不符明確性原則等,她發現近年「查水錶」案件比過去倍增,且都靠近選舉年,根本是言論自由開倒車。
根據法務部官網資料,政府2022年5月邀9位國際人權學者專家來臺審查我國第三次兩公約(公政公約及經社文公約)國家報告,學者包括奧地利籍Mr. Manfred Nowak、馬來西亞籍Ms. Shanthi Dairiam、丹麥籍Mr.Peer Lorenzen、加拿大籍Mr.William Anthony Schabas、印尼籍Ms. Rukka Sombolinggi等人。
該報告在第87點指出,政府在疫情間應用「社維法63條」侵害人權,且由於會害怕受到移送或起訴,對辯論和公開討論形成阻礙「令人擔憂」,還有政府無法提供令人信服的例子,來表明這個處罰規定的適用有充分平衡對言論自由限制與保護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公共衛生或道德的關係。
仉桂美指出,她認爲現已出現政治問題司法化狀況,例如「反滲透法」2020年公佈,選前僅辦理4案,選舉期間卻暴增68件,去年底累計增至85件、155人涉案。
仉桂美質疑,她也認爲「反滲透法」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外,也違反憲法條文與精神,過去大法官解釋第445號、第644號針對「集會遊行法」及「人民團體法」解釋,甚至提到對「主張共產主義或分裂國土」的言論自由也應保障,但現在卻是大開民主倒車。
仉桂美表示,選前應是看守內閣時期,檢調大動作依「反滲透法」約談偵辦相關特定人等,處處草木皆兵,是否有達到明顯而立即危險原則?是否符合明確性原則?是否逾越必要程度?這些都應全民檢視,並且執政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應對言論自由清楚表態。
政府2022年5月邀國際人權學者團來臺審查國際人權公約落實狀況,其報告指出,政府在COVID-19 疫情間,根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 63 條」,以「散佈謠言,足以影響公共之安寧」罪名大量移送(法院) 審理及裁定處罰,對一系列人權造成侵害。圖/取自法務部官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