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啓明曝臺積電10億碳費居冠 四年內推碳交易、明年先行者試行
彭啓明表示,目前碳費徵收對象共500廠、281家公司,其中有141家爲上市櫃公司,已看過每一家上市櫃公司ESG報告,企業減碳目標比政府積極,除非ESG報告是假的,否則不擔心臺灣的產業;他並表示,明年可以觀察潮水退去,就知道哪家的ESG報告是「作文比賽」。
其中,彭啓明指出,臺積電是全臺排碳量最大的,要繳納的碳費也可能是全臺灣最多的,可適用優惠費率每噸100元,約需繳納逾10億元碳費,但臺積電其實已經很省了,雖然臺積電也很在意在臺灣繳納的碳費是否高於國際,10億碳費相比其年營收仍是很小的數目。
近期亞馬遜、Google和微軟等公司相繼簽約買核電,彭啓明也透露,他和臺積電相當熟識,亦曾建議臺積電投資電廠減碳,但臺積電仍選擇專注本業、令他敬佩;此外,臺積電設定2040年淨零、高於政府目標,在相關買綠電和買本土碳權的計劃都沒有停下腳步。
關於臺電,彭啓明表示,臺電的繳費排放量是計算自身廠內使用、輸配電線耗損電力,評估約1,000萬噸左右,他曾問臺電董事長曾文生是否會提出自主減量計劃,曾文生表示,「臺電輸不起、一定要做國營事業第一」,估算臺電要繳納碳費約5億,而中油也是5億左右。
彭啓明並提到,臺化纖原須繳13億碳費,但若努力減碳可變成繳1億多,這是他樂見的,因環境部設計優惠費率,就是爲了創造出與原須繳納碳費的差距,形成企業投資轉型的動力,願意投入設備改善,再加上現在金融業也走向綠色金融,提供低利貸款,如綠色債券等幫助製造業減碳。
彭啓明並重申,不是收碳費就結束了,未來四年內一定會推動總量管制的排放交易制度,預計明年6月會帶一羣先行者企業來做,願意做的會提供優惠,先找優質來試行,併到歐洲去學習國際的制度。
彭啓明坦言,碳費制度有其盲點,碳費是繳錢給政府一筆錢,通常政府拿錢比較沒效率,不如透過建立生態系的方式,與國際接軌。此外,他認爲,現在碳交所上架碳權的數量、規模仍受到很多限制,未來若一起配合做總量管制的碳交易會有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