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要半年 宜蘭70年老字號的米其林一星蔬食之旅

▲宜蘭的三萩茶會,不僅是臺灣農食商道的典範,更是在動盪不定的商業浪潮中,持續進化與革新的生動故事。(圖/記者林挺弘攝)

記者潘姿吟/專題報導

在多變且充滿挑戰的商業環境中,臺灣人以靈活應變、勤勞耐勞、創新及親和力著稱,被視爲一種獨特的優勢。在宜蘭這片翠綠的土地上,「三萩茶會」紮根深厚、枝繁葉茂的老樹,在歷史的風雨中昂然挺立,用它70多年的歲月,訴說着從宜蘭到日本,從醬油果乾到精緻茶點,一個關於臺灣農食商道的動人故事。

故事始於一個貿易動盪的時代。三萩茶會的根基,深深植入父執輩在醬漬領域的精湛技藝中。他們用源自日本的木桶浸泡和日曬技術,將果乾漬物的香甜滋味封存在時光的琥珀裡。第三代掌舵人林𬀩祥的眼中閃爍着驕傲的光芒,他回憶道:「當年我們的茶梅,曾在迪化街的市場佔有率高達6成。」那是一個甜美而充滿希望的時代。

▲三萩茶會的根基是父執輩在醬漬領域的精湛技藝,用源自日本的木桶浸泡和日曬技術製作果乾。(圖/三萩茶會提供)

從醬漬技藝的黃金歲月到茶葉外銷新徵程

然而,商海無常。隨着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經貿協定的簽訂,市場風雲突變。林𬀩祥的聲音低沉下來,「中國貨如潮水般涌入,幾乎要將我們淹沒。」就在企業即將被時代洪流沖垮之際,命運之神眷顧了這個家族。

一位茶農送來的一批上等茶葉,如同黑暗中的一線曙光。林𬀩祥的眼中泛起懷念的光芒,「我至今還記得爺爺品嚐那批茶葉時驚喜的表情,他說:『這茶葉不一樣,好喝!』」就這樣,他的父親毅然決然地將目光投向茶葉外銷,開啓了一段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新徵程。

至於內銷市場,他們則在宜蘭市區,經營着一家極不起眼的傳統名特產店,「就是賣鴨賞、牛舌餅這些。」林𬀩祥坦言,店面本無特色,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他們坐享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雪山隧道通車等紅利。人潮等於錢潮,兩代人的心血澆灌,爲三萩茶會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2017年,林𬀩祥果斷啓動事業轉型,揚帆駛向更廣闊的市場。(圖/記者林挺弘攝)

第三代林𬀩祥 推動品牌蛻變

2017年,林𬀩祥果斷啓動事業轉型,揚帆駛向更廣闊的市場。在打造「三萩茶會」品牌的過程中,「味覺的繼承與轉化」成爲了指引航向的北極星。

林𬀩祥深諳第一代的醬漬工法:「木桶不僅是容器,更是味道的加深器。它能夠吸收並融合水果的酸澀與苦味,最終釀出甘醇深邃的風味。」而第二代累積的外銷茶經驗與接待日本貴賓的精緻藝術,則促使他們將從未在臺灣售出的頂級外銷紅茶首次呈現給本地顧客,讓品牌立足於對食材與味道的至高敬意之上。

在這場華麗蛻變中,主廚黃永光扮演了關鍵角色。擅長田園風蔬食料理的他,曾遠赴日本汲取傳統與現代料理精髓,特別注重料理的生活和精神層面,致力於「讓每一道菜都成爲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如今的三萩茶會已不僅僅是一家茶葉公司。走進門店,彷彿踏入了一方寧靜致遠的禪意天地。這裡提供完全預約制的蔬食料理,預約等候期長達半年,充分體現了其獨特魅力。

▲三萩茶會不只賣產品,更在傳遞一種生活態度。(圖/三萩茶會提供)

從醬油果乾到精緻茶點:一段跨越三代的美味旅程

黃永光說道:「我們不僅僅是在賣產品,更是在傳遞一種生活態度。」在他的眼中,每一道料理、每一款茶點都是藝術品,背後蘊含着無數次的精心雕琢。

「有吃、有喝,也得帶一點什麼回去吧!」在這樣的理念下,黃永光巧妙地將第一代的醬漬技術、第二代外銷茶葉的眼光,融合現代創新元素,傳統鳳梨酥搖身一變,成爲充滿創意的素食「茶香鳳梨酥」。

談起「茶香鳳梨酥」,黃永光侃侃而談:他堅持使用最純淨的植物性油脂,精選宜蘭的牛奶鳳梨與臺南的金鑽鳳梨,以自創的「覆裹式糖蜜法」慢火熬製。餅皮採用繁複的法式派皮工法,結合自種的波本香草莢與頂級伯爵紅茶原葉,最後以慢火柴燒帶出龍眼蜜的馥郁香氣。每一口都是一場味蕾的華麗盛宴,鬆厚酥脆的外皮包裹着飽滿香甜的內餡,讓人回味無窮。

成果與肯定:米其林一星的榮耀

這份堅持與熱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終獲回報。三萩茶會在《綠・蔬食評鑑指南》中摘得蔬食界米其林一星的桂冠,無疑是對林𬀩祥和黃永光努力的肯定。

▲有別於一般採用奶油製作的鳳梨酥,三萩茶會的「茶香鳳梨酥」,使用植物性油脂製作。(圖/三萩茶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