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第六年:在熟悉的生活中享受奇遇

從2023年初到2024年初是我拍北京地鐵讀書人的第六年。一件小事延續六年並仍能享受其中,這是我自己也沒有想到的。剛剛過去的2023年很特別,地鐵上的讀書人終於摘下戴了三年的口罩,生活也重歸熟悉的軌道。

這一年,我的“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相冊照片由2440餘張增加到2700多張,“北京地鐵書單”上的書也由1100多種增加到1270多種。客觀來說,過去一年,因爲個人生活節奏變化的緣故,我遇到的地鐵讀書人有所減少,拍到的書也因爲跟前五年間遇到過的有所重複而顯得在種數增加上有所放緩。然而我仍能從所見中有所得,在熟悉的生活中一次次享受心靈的奇遇。

不過,臨近世界讀書日,我的感受變得微妙起來。不知是因爲書業新聞不夠多,還是因爲地鐵閱讀看起來“溫情脈脈”,網絡上對地鐵閱讀的關注多了起來,甚至有專門“尋找”地鐵讀書人的活動。說實話,我對這樣的活動隱約有些擔心,在地鐵裡讀書本是一部分讀者很自然的閱讀狀態,我也只是像記錄生活中草木雲霞一樣,隨手拍下了那些通勤路上恰好出現在我眼前的閱讀畫面,我怕這種“自然”被主動的“尋找”擾動,怕單純“因書而起”的觀照變成更多人對地鐵閱讀羣體的刻奇。如果是這樣,我寧願不拍。但願我的擔心是多餘的。

在每年“世界讀書日”前夕發佈一份地鐵閱讀觀察已經成爲我的保留動作,這樣以年爲單位的“總結”我很熟悉了。2023年夏天,我忽然有點“厭倦”,這些散發着微光的瞬間固然可以連綴成一部微型的地鐵閱讀紀錄片,也可以無窮無盡拍下去,但這並非我的本意——畫面中的“人”不是全部,如果脫離開書,閱讀的風景便不成立。

一切的開始是因爲書,因爲我對別人在讀什麼充滿好奇。所以,2023年起,我開始嘗試以季度爲限,以讀者綜合評價較高和圖書所涉類型儘量寬泛爲原則,從上一季遇到的書中挑選15種,匯成當季的“北京地鐵季度書單”。我想讓“書”走到“人”的前面。我甚至還嘗試梳理過“地鐵上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這樣的專題書單。我設想,當一個人想要讀點什麼卻又暫時沒有確切的選擇時,可以從這一份份真實的短書單中找一找靈感。所以你看,在熟悉的生活中,我們仍能擁有新的節律和改變。

不僅如此,當觀察和思考成爲習慣,我也在地鐵上看到了更多紙書的可能、閱讀的選擇、生活的事實和意識的河流。

紙書的可能

1270,這是我在過去六年間記錄的“北京地鐵書單”的圖書品種數。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種生命狀態,也代表着很多種書的可能。過去這一年,我在北京地鐵上仍然遇到了一些在形制上有所不同的書,比如刷邊特裝版、線裝本、連環畫、中英對照本、口袋書,乃至並不容易找到的舊書。這些似乎不太常見的書爲什麼會被帶上地鐵?在內容之外,特裝到底在何種意義上給閱讀者以價值體驗?線裝本呢?相較於漫畫,連環畫的讀者越來越少了嗎?從內容題材到表現形式,究竟是何差異讓它們在接受讀者檢驗時的命運有所不同?中英對照的書都是小說嗎?口袋書的開本如何被決定、又如何被讀者選擇?……諸如這樣的問號,常會在我遇見地鐵讀書人的一瞬間冒出來。身在書業,常聽“哀嘆”,但這些並不“規整”的書爲什麼仍有讀者?從內容到媒介再到表現形式,在當下,書這種古老的文化產品是不是已經窮盡了所有可能?

刷邊特裝《飄》

2023年10月19日,一本刷邊特裝《飄》。《飄》有很多版本,每個版本評分都很高,這是磨鐵的版本。

2024年1月3日。下車前發現,這是2023年10月19日遇到過的讀《飄》特裝本的姑娘,時隔兩多月再遇見,她已經快要讀完了。

2023年8月10日,線裝本《顏氏家訓》。

2023年10月17日,她在離我不遠處看連環畫,地鐵上讀連環畫的人之前也遇到過一次,不過這次我看到了書名,是《西遊記》。

2023年5月12日,日漫,看到頁腳信息,知道是Hunter×Hunter2。

2024年4月8日,厚厚的《不方便,但很幸福》,是漫畫。

2024年1月18日,《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英漢對照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2023年9月8日,很小的一本《道德經釋義》,查了下,是口袋本,評分還不錯。加入豆列的封面是對的,只不過他看的這本不是精裝。

2023年6月1日,巴掌大的《金剛經說什麼》,東方出版社出的皮面袖珍版,神奇的是昨天中午遛彎時在重張的書店裡也見到了這本書。

2023年6月8日,《論語·大學·中庸》,看到了封面書名排列方式,似乎是上海古籍版。

閱讀的選擇

平心而論,只要你想讀書,隨時都能進入書的海洋——隨之而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讀什麼”。在地鐵上,這個答案往往是經典。無論是四大名著這樣的傳統經典,還是《圍城》《平凡的世界》這樣的“新經典”,在時間和讀者口碑的雙重考驗下,內容品質都已經過驗證,從經典開始,容錯率高。在我過去六年的記錄中,經典書從未缺席。

暢銷書本就關注者衆,在地鐵上不難看到。暢銷的背後既有作者的寫作功力,又有出版方的不懈努力,所以有時候很難說讀暢銷書到底是讀者的自覺選擇還是受到了宣傳的影響。現在想來,一部分暢銷書名噪一時,然後就會銷聲匿跡,另外一部分如果經受得住考驗,就有機會成爲“新經典”的候補力量。

還有一些“小衆經典”,名字或許沒聽過,但仔細查閱後會發現,原來它們都在某個領域聲名頗顯——光怪陸離的世界,有着相同趣味的人總會找到彼此併成爲一個小小的聚落。

另外一些書,我姑且稱之爲小衆書,它們被帶上地鐵,大概是因爲讀這些書的人有着異常明確的閱讀需求,哪怕這些書並沒有幾個人讀,哪怕書很老很舊很難找。

2024年1月3日,“匿玉璽孫堅背約”,是《三國演義》第六回。

2023年8月23日,晚上下班時遇到的,是《紅樓夢》。《紅樓夢》也是北京地鐵上出現次數最多的經典之一。

2023年7月4日。每當夏天,一些記憶就會帶着暑日味道回來,比如永遠播不完的《西遊記》電視劇,當然,還有四大名著小說。

2023年8月16日,夏天是故事瘋狂生長的季節,夏天是讀小說的季節。是遇到過很多次的《百年孤獨》。

2023年8月10日,《殺死一隻知更鳥》。遇到過的書。

2023年6月19日,她拿一支熒光筆,在週一的晚上讀《平凡的世界》。

2023年8月15日,很多次遇到的書,流動的《圍城》。

2023年11月27日,錢鍾書,《人·獸·鬼》。

2023年6月15日,讀《如父如子》的大姐。

2023年11月23日,珍妮·文森特《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2023年10月19日,村上春樹,《1Q84》。

2023年9月27日,再一次在上班時間乘地鐵,季節的轉換已經很明顯了,她已經穿上的針織衫。看了一眼,感覺應該是《長安的荔枝》,後來看到果真是。這本書最近幾個月長期在豆瓣最受關注榜上。

2023年11月20日,他翻到封底的時候我看到小小的“顧頡剛”的字樣,是北京出版社“大家小書”系列中的《中國史學入門》。

2023年5月16日,又是一本通過地鐵讀書人才瞭解到的書,沒想到是一本中醫方面的書,《知己》,豆瓣評分還不錯。

2024年1月14日,《金匱要略心典》,中醫經典文庫之一種。

2023年12月11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也是遇到過的書了。

2023年6月29日。她用金屬書籤。是《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她讀到“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

2023年5月21日,《毛澤東選集》。

2023年6月8日,《重讀毛澤東》。

2023年6月2日。《陰符經集釋》,如果不是在地鐵上看到有人讀,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有這樣一本書。傳說爲軒轅黃帝所著,經文只有300字,該書是歷代各家對這部經的解注。

2023年10月7日。有些書雖然在網上沒有一點水花,但在現實世界裡也有它的讀者,《爲鄉村找魂:鄉村振興之品牌鄉村方法論》。

2024年4月7日,一本很老很老的《李宗仁回憶錄》,老到豆瓣上甚至都沒有這個版本(最新的版本是廣西師大出版社2019年版,收錄在唐德剛作品集裡)。這是一本李宗仁口述、唐德剛編寫的書,他正看到第19頁,書中文字帶着一種熟悉的“過去感”撲面而來:我外祖父家亦系克勤克儉以興家的。每年都有餘糧,以高利貸出營利(這時鄉村貸款的利率,有時高至百分之百)。因而每年青黃不接時,母親便去外公家借貸。我外公和兩位舅舅爲人甚爲寬厚,外公尤其是忠厚長者,對我們極願幫助。

遙遠的關切

閱讀的世界最爲無垠的地方在於,你既可邀請古老的作者或未來時空的角色來到當下,又可在書中起身前往宇宙洪荒、異時異域,體驗不同於當下的生命關切。所以我常對在地鐵上捧讀史書或專題作品的人有更多好奇:這些書展開了遙遠而豐富的多元宇宙,立身於此時此地,閱讀時他們究竟雲遊到了哪裡?200年前還是2000年前?征服者的內心還是不尋常的巷陌?那遙遠的人、事、物又怎樣參與塑造着閱讀者的精神生活?

2024年1月23日。《以色列遊說集團與美國對外政策》。

2023年12月15日,《戰後歐洲史:1971-1989》。

2024年4月3日,《黑雪——出兵朝鮮紀實》,一本很老的書,好奇她爲什麼會特意找到這本書來讀。

2023年9月15日,近三個月來下班最早的一天,六點半不到。《國殤:國民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紀實(第二卷)》。

2023年8月21日,《看得見的世界史·美國》,他已經看到下卷。

2023年12月28日,《我們的孩子:危機中的美國夢》,是一本很厚的書,他翻到了最後。看了豆瓣簡介,似乎也是一本不錯的書。看他的帆布袋,他似乎參加了2023年4月在澳門舉辦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大概是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相關工作吧,如果是這樣,也是一位願意對工作本身有深入思考的先生啊。

2023年7月23日,商務印書館“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系列之一種,《安陽》。

2023年6月1日,神奇的事情是,昨天剛見過這本書的策劃方,今天就在地鐵上看到了他們的書。是《統一的前夜: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

生活的事實

當我把一位地鐵乘客讀毛姆《生活的事實》的照片發到網上後,我發現這張照片比其他照片獲得了更多點贊和關注。我搞不清到底爲什麼會這樣。畫面好看?不太可能,這張照片畫質非常一般。毛姆引人?但這本書並非他的代表作。或許是因爲“生活的事實”這幾個字觸動了網友的內心吧。生活呈現它的樣子,但它並不總是告訴你爲什麼——解釋和答案往往來自閱讀。也許是小說,也許是社會研究,也許是擰緊理想和現實之間距離的一把扳手。在地鐵上讀書的人,既是尋找答案的人,也是生活樣貌的一部分。他們和作者一樣,通過食物想念,陪伴孩子成長,他們從訂餐電話一躍邁進《百年孤獨》,他們讀書的同時帶着行李乘車,他們也用閱讀紀念,用閱讀抵抗,用閱讀回到母語世界,甚至用閱讀完成對自我的外語教育。這就是生活的參差,生活的事實。

2024年2月18日,新年節後上班第一天,一位中年男士,開始學習《親密關係》。很詫異這本書此前沒有在“北京地鐵書單”上,仔細想了想,可能是因爲版本不同。這個版本的《親密關係》在豆瓣上有12萬人想讀,1.3萬人在讀,2.3萬人讀過,評分9.3,引得我也想去讀一讀了。

2023年9月11日,第四章,“兒童必須自己感受”,是孫瑞雪的《愛和自由》。

2024年1月28日,週日上午,一個看向內心深處的地鐵乘客,《突圍原生家庭:如何在過去的傷痛中重建自我》。

2024年1月28日。《遙遠的救世主》。

2024年1月27日,睹食物思人,陳曉卿《至味在人間》。已經是幾年前的書了,最近陳曉卿又出新書了。

2024年1月23日,《美好生活:哈佛大學跨越85年的幸福研究啓示》,中信去年下半年新書。這本書的上一個版本應該就是那本《自我的智慧:格蘭特幸福公式研究》。

2024年1月10日,毛姆,《生活的事實》。毛姆也是地鐵上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

2023年11月3日,金愛爛,《滔滔生活》。

2023年8月5日。悶熱的八月的第一個週末,金愛爛《你的夏天還好嗎》,還好嗎?我也問自己,忽然覺得不太想回答這個問題。8月9日補記:剛發現《文化有限》8天前也即8月1日這期播出的正是《你的夏天還好嗎》,這個姑娘會是《文化有限》的聽衆嗎?

2023年11月6日,這個姑娘遇到過幾次,大多沒有拍下來。她的《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也快要讀完了。

2023年10月16日,《平凡的世界》,她還拉着行李箱,要去趕火車。

2023年4月6日,帶行李箱的姑娘,讀《黃金時代》。這本也是之前遇到過的書了。

2023年5月25日,他上車就帶着厚厚的書,走到我面前發現是《人世間》,以前地鐵上也遇到過。

2023年5月29日。如果你總是在同一時間走進同一節車廂,就總能遇到同一個讀書人。上週就遇到過他。不遠處的玫紅衫非裔女士,因爲遇到的次數太多,以至於我知道她就住在附近的公寓。而在我左邊車廂,那個讀英文書的大叔今天仍然在那裡專注地藉助翻譯軟件讀書。我們生活在隨機性裡,也生活在確定性中,甚至我們自己就是確定性的一部分。

2023年11月1日,他拿餐廳訂餐卡當書籤,用翻蓋手機殼,他看《百年孤獨》。

2023年11月1日,同前。讀《百年孤獨》的人,用訂餐卡當書籤,他在生活中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2023年10月16日。《真實的幸福》。

2023年6月29日,《少有人走的路》,也是之前遇到過的書了。這套書有很多部,不確定是哪一部。

2024年1月13日,是一對母子,媽媽拿着書,兒子也在一起讀。看到切口處的文字是“刷子李”,按圖索驥,知道是馮驥才的《俗世奇人》。下車前看到封面,原來是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搜索時發現,“刷子李”一文選入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十四課,母子共讀也就不奇怪了。

2023年5月15日。她收起書來的時候我看到了封面,是《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2023年5月6日,週末了,孩子看手機放鬆,媽媽看高考書學習,是《心的力量:從568名到衡水中學高考狀元》。

2023年9月11日。米蘭·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整整兩個月前的今天(7月11日),米蘭·昆德拉去世了。

2023年9月8日。《每個人的戰爭:抵禦癌症的有效生活方式》,豆瓣1900多人讀過。評分8.5,翻圖書信息時發現之前已經加入“醫學科普”書單。

2023年9月6日,他擠進來後並沒有多少地方,但還是舉起了手中的書。《爲什麼——關於因果的新科學》。

2023年6月1日,一個外國人,讀一本外文書。

2024年1月4日,Mindset,《終身成長》英文原版。豆瓣上沒有這個封面的版本,但有類似的,這本大約是新版,作者對得上。

2023年11月1日,《肖申克的救贖》英文原版。

2023年5月17日,藉助查單詞讀英文書的人。他查單詞的頻次還是挺高的,這本書他已經讀了一半,願意這樣做,要麼是在學外語,要麼是這本書很吸引人吧。

2023年5月23日,又遇到這位讀英文書的大叔了,上次遇到他是一週前。

2023年5月30日,只要我願意,在這個時間走進這節車廂,我就總能遇到他。今天終於知道他讀的英文書是什麼了,《Educated》,中文版就是那本非常暢銷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2024年1月29日,一本英文書,JOSEPH CONRAD,他邊看邊查單詞。

意識的河流

如果說我對書的觀察有很大一部分是出於職業習慣,那麼我作爲普通讀者最大的快樂則是在地鐵上看到思想的林林總總——就彷彿看到河流怎樣肆意流淌,浪花怎樣歡欣躍動。世界之所以可愛,正是因爲個體形形色色。北京地鐵上的讀書人,他們毫不相干,他們緊密相關。他們各有軌道,他們殊途同歸。他們是先賢的現實化身,他們的自我有多個分身。一個人可以徜徉在一本書乃至一類書的世界,一個人也可以在全然無關的領域間自由跳轉。文字搭建城堡,地鐵是漂流的大陸。

2023年11月3日。週五晚八點,他讀《韓非子》。

2023年10月9日,魯迅《吶喊》,公版書,版本很多,他讀的這版是中國文史出版社的。

2023年5月6日。時隔五年,又一次遇到讀《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的地鐵乘客。這次是個姑娘。

《脫腔》

《許三觀賣血記》

2024年2月26日,阿城文集之七,《脫腔》。他頭髮已經花白,在他不遠處就是讀餘華《許三觀賣血記》的女士。這個世界有意思,同處一個空間,但每個人都走進了他們各自的河流。這河流會有交匯處嗎?有啊,就像阿城和餘華一樣。20240226。餘華,《許三觀賣血記》,豆瓣評分9.2。

2023年9月27日,精裝版《活着》。換乘時還看到一個穿短袖的男青年在看厚厚的《周易》,沒有拍下來。

2024年2月22日,通過書號搜到了這本書,是《張愛玲傳》,一個瘦瘦高高的男青年。關於這個男青年的故事,我已經寫進“生活的事實:北京地鐵春季書單(2024)” 。

2024年2月20日。《望江南》,杭嘉平和杭嘉和,杭州,又把我拉回到讀《南方有嘉木》的大學時光了,感謝那時候讀到令人難忘的茶人故事。又,早上上班前收到友人寄贈茶葉,是謂“茶日”。

2024年1月15日,《希臘和羅馬哲學》。好奇汕頭大學出版社怎麼會出這類書,仔細看了書脊,發現原來是後浪的書,那就對了。評分頗高的一本古典哲學作品。

2024年1月15日,在讀《希臘和羅馬哲學》的大叔旁邊,他認真看一本原版的柯林斯雅思詞典。豆瓣上有幾本相近的,但都不是這本。

2023年11月3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潘恩選集》。他和讀《滔滔生活》的女士在同一個車廂,同一站下車。下車後,他們就少有交集,各自投入一天的生活。

2023年10月31日。今天下班晚,進車廂就看到他帶了這本《斯坦福極簡經濟學2》在讀。仔細看了下,這個系列第一本的評價還不錯,2則一般。看嘴型和持書手型,似乎跟前幾天讀《論美國的民主》是一人。

2023年11月23日,她其實在讀兩本書,一本實體英文小說,All the light we cannot see(中文版譯作《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一本似乎是中國古典文學常識的電子書,正看到其中關於“自祭文”的部分。

2023年10月18日,弗洛伊德代表作,也是一本公版書,《夢的解析》。

2023年11月2日,總有人關心更多,他讀《經濟發展理論》。

2023年8月10日,《人類網絡:社會位置決定命運》。

2023年8月9日,《巴黎評論·女性作家訪談》。夏天是文學季嗎?最近頻繁遇到99讀書人的書。

2023年7月11日,讀書男女,在夜班地鐵上,他們分別讀《失明症漫記》和《在路上》。《在路上》公版後去年出了好幾版,不是很確定是哪個版本,就選了個封面最顯眼的收入“北京地鐵書單”豆列了。

2023年5月23日,上車就看到書名,是《月亮與六便士》,一個很瘦的姑娘。下車前看到遠處還有一個姑娘在讀《貪婪的多巴胺》,沒有拍下來。

2023年5月5日,開始只注意到她半透明酸奶袋上的字,後來看到封底上的字,是柏拉圖註疏集中的一部,《蘇格拉底的申辯》。豆瓣1.5萬人想讀,3700多人讀過,評分仍有9.2,加入想讀。沒想到換乘後在同一節車廂,還是讀《蘇格拉底的申辯》的大姐。

2023年8月5日,到站停車不穩,他的書掉在了地上。看到是《政治哲學》,查閱時發現之前點過“想讀”,是牛津大學哲學通識課系列,這本書已經有2200多人標記了讀過,評分9.3。

新書的機會

作爲出版從業者,我清楚地知道對新書來說市場有多殘酷。出版業每年出版新書20萬種左右,很大一部分新書的命運是走不出庫房。所以,每當我在地鐵上看到有人讀新書,總像是自己得了什麼成績似的替同行感到開心。人前的新書跟人後的努力分不開,即便我自己並不是《成爲雍正》的讀者,也知道它的出版方博集天卷爲這本書的推廣做過很多工作。而《人命如何定價:美國社會衡量生命價值的迷思與不公》的出版方、上海書店出版社“也人”工作室是一個成立三年的新出版品牌,他們在營銷方面的活躍使得那些頗具個性的圖書選題有機會進入更多讀者的視野。除了出版方鉚足了勁,作者的號召力當然不容小覷,無論是大衆領域還是專業圈內,有質量的表達總有更多機會被有追求的讀者注意。

2024年1月22日,《成爲雍正》,是博集天捲去年下半年的重點書呢。

2024年1月16日,上車後一下子就看到這本書,書脊太特別了!因爲上海書店出版社“也人”的小夥伴給我寄過這本書,所以知道是新書《人命如何定價》。看到熟悉的書,心情還是不一樣的,爲同仁開心。

2024年1月11日,竟然是本新書呢,商務印書館2023年9月出版的《學術之路:跨學科國際學者對話集》。

2023年11月28日,早上遇到的讀《有人自林中墜落》的姑娘,沒想到這本是今年8月份出版的新書。

2023年10月31日。“改變了孫有元的命運”,是餘華的《在細雨中呼喊》,他拿一支鉛筆讀小說。他這本是2023年7月最新版封面。

2023年10月9日,《芯片戰爭:世界最關鍵技術的爭奪戰》,今年5月份出版的新書。

2023年7月13日,書名聽起來有點雞湯意味,《歲月靜好是片刻 一地雞毛是日常》,沒想到是2023年6月的新書,民國時期文人散文選篇。

故事寫給誰

有時候,在地鐵上遇到的讀書瞬間會讓我短暫“錯愕”:讀這些書的人和寫這些書的人,他們背後到底是怎樣的生活?撕開《小聰仔》圖畫書塑封的爸爸,他是怎樣爲孩子選擇了這本書?讀《作文六要》的女士,她是爲誰而讀?讀《初刻拍案驚奇》的男士,他爲什麼仔細包了書皮,又認真在書脊上寫下書名?超過1000頁的大部頭《安娜·卡列尼娜》和《悲慘世界》是怎樣跨越時代和國別,打動了當下的年輕人?《三體》和《哈利波特》如何做到覆蓋從成人到兒童的廣泛閱讀羣體?小孩子如何理解大人,大人又怎麼去理解他人?田野的花和小精靈打動了我,陶勇和蔡磊又打動了誰?儘管我有許多疑問,但我始終相信,用心的書寫和真誠的文字跟時間是朋友,它們總是能讓故事講述得更久。

2024年1月18日,一位年輕的……父親?在車廂門口等車時就看得津津有味,上車後人太多,於是我看到了書名,《小聰仔》,怪可愛的。這本書的豆瓣條目沒有封面,也沒有任何出版信息,但是有一條三天前(2024年1月15日)的豆瓣評論,是滿分呢。

2024年3月5日。“絕境狼王”系列《孤獨的小狼》。看起來像是個過了讀這書年齡的中學生,但有些好故事不分年齡。

2023年10月16日。和平里四小的孩子,讀一本叫《羅布泊的孩子》的書。

2023年6月12日,沒想到是那麼優美的文字,書名也好,《田野的花和小精靈》,加入“北京地鐵書單”以後,我也點了一個“想讀”。

2023年6月9日,下班。週五晚上九點半,看《哈利波特與火焰杯Ⅱ》的小學生。

2024年1月23日,1000多頁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

2024年1月5日,果麥版《悲慘世界》,她在讀的是上卷。

2024年1月27日,對,週六晚七點半,就是《我與地壇》。

2024年1月9日,當“三體”成爲日常語彙的一部分,所有人都是它的潛在讀者。是一位非常清秀的小夥子,在讀《三體3:死神永生》,這也是地鐵上多次遇到過的書了。剛剛過去的週末,開卷發佈了“2023年圖書零售市場年度報告”,劉慈欣憑藉“三體”系列位列年度暢銷作者第一名。

2023年5月14日,昨天回家路上遇到的小男孩,日期仍記作昨天,他讀《三體》。

2023年10月16日,《如雪如山》。

2023年8月22日,剛剛旅行回京的一家三口,小朋友在看一本名叫《甘肅尋寶記》的漫畫書。

2023年8月9日,昨晚上遇到的一家四口,爸爸帶着睡着的女兒,媽媽和兒子分坐兩邊。媽媽在讀《魯西西在天壇》,大概是女兒之前在讀的書。兒子在另一頭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暑期很多來北京旅遊的人,他們一家大概也是,或許這一天正好去過天壇。如果是這樣,這是很用心的一家了。

2023年8月9日,還是昨晚遇到的,日期仍記作昨天。小男生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023年8月9日。《中國神話故事》。昨晚上遇到的小男孩,日期仍記作昨天。他的包也挺好玩兒。

2023年6月1日,是北京二中的學生。上車前就看到他拿了一本“動力學”,上車後看到是“大衆力學叢書”中的一本,《趣味剛體動力學(第2版)》。一位北大力學方向的博士生朋友曾經說起過這套書給了他很好的興趣啓發。

2023年4月26日,後來看清是《作文六要》。

2023年8月28日,晚上下班所見,屬於《教父》的夜晚。

2023年7月18日,一本從圖書館借來的《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沒想到有1.9萬人想讀這本書,更沒想到的是有4.9萬人讀過這本書。

2023年6月27日,《失蹤的孩子:那不勒斯四部曲4》。

2023年6月29日,前天晚上剛看過“那不勒斯四部曲”第四部,今晚就看到了第三部,《離開的,留下的》,這一本之前也遇到過。

2023年5月11日,《地下室手記》,是遇到過的書了。

2023年5月12日,他仔細包了書皮,又認真在書脊上寫下書名,《初刻拍案驚奇》。

2023年8月31日,陶勇醫生《目光》。

2024年1月28日,漸凍症患者蔡磊作品,《相信》。

精神的地圖

我曾五次對“北京地鐵書單”進行分類整理,每次都是浩大的工程,2022年4月最後一次整理後,我就沒有勇氣再繼續。但我仍對那些遍佈於中圖分類法不同字母間的書保有濃厚興趣,因爲每一個類別都是一個新向度,每一種書都是通往精神或現實生活的新可能。小說、傳記、散文、歷史、社科、心理學、財經、管理、科普、健康、計算機……一年已經裝下許多,假如時間拉得足夠長,這份精神地圖上的信息一定更豐富。

2023年9月1日,納博科夫《微暗的火》,因爲看到精裝封面,所以知道是上海譯文2019年的新版。

2023年8月7日。99讀書人的《元素週期表》,發現自己已經標記過“想讀”。

2023年7月17日,早上遇到的讀書人,仔細看了下,是《美麗新世界》,左邊頁腳上有“譯文經典”字樣,是精裝版。

2023年4月26日。開始以爲是一本英文書,確實也通過書名查到了是哪本,後來發現是中文,中譯本書名叫《天生有罪:特雷弗·諾亞的變色人生》,中英版評分都挺好。

2023年5月15日。她和愛人一起上車,上車後她打開了一本書,《人生由我》,一部自傳。

2023年5月15日。她站在讀《人生由我》的女士前面,讀的是《一切皆契約:真實世界中的博弈與決策》,她正讀到第5講:動態道德風險。

2023年11月6日,東野圭吾是地鐵上的“常青樹”,這本是他的《假面山莊》。

2023年6月28日,《週四推理俱樂部·活了兩次的男人》。

2023年6月19日。週一夜班讀書人,封面雅緻,是三聯版甘陽主編“經典通識講稿”系列之一種,《聲之善惡》,魯迅《破惡聲論》《吶喊·自序》講稿。

2023年10月12日,龍應臺《目送》,因爲看到了封面上的出版社是三聯,所以知道是三聯版。後來廣西師大出的版本封面跟三聯版是一樣的。

2023年10月10日,黃仁宇《萬曆十五年》精裝版。

2023年8月24日,晚上下班所見,《自行車:自由之輪》,“新民說”的書。

2023年5月19日,雨天,週五下班時,《藝術史中的關鍵時刻》。

2023年9月1日,今天這本書在地鐵上實在顯得有些不同,數學科普經典《代數的歷史:人類對未知量的不捨追蹤》,他正讀到第13頁,“數學基礎知識:數和多項式”。又,昨晚夢到考上北大博士,開學前一天報道,在校園裡溜達了一整天——“9月1號”的魔力太強大。

2023年11月6日,《後真相時代》。

2023年7月13日,又見漢譯世界名著系列,《歷史的觀念》。

2023年6月8日。換乘上車所見,《象與騎象人:幸福的假設》。

2024年1月19日,退休後的週末生活。《國畫經典2023》畫冊。

2023年11月6日,圍巾,羽絨服,11月6日,大降溫,是冬天了。她讀一本《陌生人效應》。

2023年9月12日。《掌控習慣:如何養成好習慣和戒除壞習慣》,3.3萬人想讀,1.3萬人讀過,評分8.8。添加北京地鐵書單豆列時才發現,是遇到過的書了。

2023年10月18日,一位帶行李箱的女士,讀的是《組織的未來:一個激發工作中每個人創造力的有效計劃》,大概是一個管理者。

2023年8月14日。《估值建模》,沒想到豆瓣評分有9.0,想讀的人也不少。查了下,這本書是“實用投融資分析師”認證考試“估值建模”科目的統編教材。雖然有新版,還是把有評分和想讀數據的比較早的版本添加到“北京地鐵書單”豆列了。

2023年6月15日,候車時候,後來纔看到他讀的是《戰勝華爾街》,機工華章那套很知名的經管書系中的一本。2023年6月1日,《價值》。添加北京地鐵書單豆列時發現是之前遇到過的書。

2024年1月5日,《股市真規則:站在巴菲特和晨星公司的肩上投資》,沒想到這本2018年出版的投資理財書還有9.1的豆瓣評分。

2023年8月3日。《證券分析》,沒想到是900多頁的大部頭,沒想到有1.8萬人想讀。評分也不錯,1700多讀過,9.0分。

2023年8月23日,施展《破繭:隔離、信任與未來》。

2023年5月14日,加班路上,一個清瘦的青年在看《閃電增肌》,這本書他快要看完了。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有這樣一本書。

2023年5月14日,當我再次擡起頭,發現他又換了一本《健身營養全書》,剛纔那本《閃電增肌》他已經讀完了。這兩本書都是同一個作者。

2023年8月9日,《實驗萬事屋:科研菜鳥入門聖經》,豆瓣評分還不錯。

2023年6月27日,早上遇到的讀書人,《CUDA編程:基礎與理論》,豆瓣評分不低,8.9。

2023年6月8日,工作節奏加快,晚上九點鐘離開辦公室,上地鐵就遇到他,一個讀《C++ primer plus 第6版中文版》的青年。這本書似乎是行業經典,多次再版,之前的版本想讀人數很多,最高評分9.5,最近新出的這版評分反而下來了。

2023年9月5日,《華爲數據之道》,豆瓣評分還不錯。

2023年5月5日,《書店四季》。

2023年5月8日,三年又三個月,今天下班在北京地鐵上拍到了第一個摘掉口罩讀書的人。是地鐵上的常青樹,毛姆作品,《生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