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醫院有病毒!他復建DIY…每天狂貼「8片暖暖包」 醫曝超慘下場

▲爲了不想到醫院復健,阿公突發奇想用暖暖包代替電療熱療。(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李佳蓉/採訪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臺灣爆出首例院內感染,許多醫院看診人數瞬間砍半!一名70多歲老伯長期有眩暈問題,經醫師診斷爲「肩頸性眩暈」,在3個月的藥物控制及復建下症狀改善許多,建議他只需定期復健即可。但他因憂心「醫院藏病毒」不敢踏進醫院,每天DIY在肩頸狂貼8片暖暖包想舒緩症狀,沒想到下場超嚴重。

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分享,因爲疫情影響門診患者瞬間少一半。近期遇到一名70多歲老伯也成爲新冠肺炎間接的「受害者」,他長期以來都有眩暈問題,經過縝密檢查,被診斷出肩頸性眩暈,透過長時間的復健,並搭配止暈、促進血液循環肌肉放鬆藥物,3個月以來症狀改善不少。因此建議他停藥後專心復健,以緩解長年眩暈問題。

吳昭寬解釋,一般引發肩頸性眩暈的原因,大多因爲肩頸長骨刺、肩頸退化合並肌肉僵硬,導致暫時性腦部血流灌流不順,如同「缺氧」所造成的頭暈狀況。也可能頸部交感神經受到刺激,造成椎動脈痙攣,以致眩暈發生。

▲患者被診斷出是肩頸性眩暈,靠着藥物加復建治療。(示意圖/公關提供)

吳昭寬接着說,原本天天到醫院復健的老伯,因爲最近新冠肺炎疫情,憂心到醫院感染風險高,因此突發奇想自己購買暖暖包,替代復健時的電療、熱療,將暖暖包一天2次、一次4片貼滿後頸部,就連睡覺都「包着睡覺」。直到3天后,開始感到頸部腫脹、刺痛,且症狀越來越明顯,才意會到燙傷,不敢再用,隨之的頭暈狀況又重現。

到門診時,醫師先替老伯安排理學檢查,一不小心碰到脖子他立即「喊痛」,眼看後頸部已達「起水泡狀態疼痛難耐才讓他娓娓道來自己在家的「復健DIY過程」。後續醫師除了替他換藥,也開立燒燙傷軟膏,並加開止暈藥、幫助肌肉放鬆藥物以及促進血液循環藥物。

吳昭寬也呼籲,新冠肺炎人人自危,但民衆若有身體上的病痛,千萬勿擅自至藥房購買成藥或「出奇招」,以免耽誤病情,甚至造成更進一步的傷害。

針對暖暖包的使用,皮膚科醫師蔡逸姍也提醒,暖暖包是能讓手部局部保暖的好方法,但在使用時需注意手持暖暖包因溫度較高,切勿直接停留於皮膚上,同一位置超過10分鐘,恐引發燙傷、起水泡等嚴重後果。正確使用可保暖,但錯誤使用對人體仍存在高風險

收治案例的吳昭寬醫師。(圖/截自粉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