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接力喊稀土降低對陸依賴 印媒自認機會來了

中國大陸全球最大稀土儲藏國,也是最大出口國,佔比達市場80%至90%,美國、歐盟都展現出危機意識印度認爲有機可乘。(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Gertrud von der Leyen)昨(23)日提到應該擺脫對關鍵原料進口依賴,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下令調查國內稀土供應鏈對外依賴程度,由於世界最大稀土出口國中國大陸在歐盟、美國市佔率分別高達98%、80%,外媒均解讀是針對北京。印度媒體高喊,是代替中國,證明自身實力絕佳機會政府應該注意發展稀土產業

稀土是17種金屬元素總稱,其實大部分在地殼中丰度頗高,並不稀有,只是多半以合金而非單獨形式存在,而且分散程度有別於一般金屬,極少規模集中到符合商業開採成本,才因此得名,目前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產業,特別是國防航太工業中各種永磁體更是必備原料。

全球已探明稀土礦有約36%分佈在大陸內蒙古西南地區,此外中亞各國與俄羅斯等獨立國協國家約19%,美國約13%,澳洲約5%,印度略多於3%,但據印度自身統計,其儲量約佔全球7%到10%,達690萬噸,甚至可達澳洲2倍。

《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雜誌印度版論壇上,印度獨立智庫Takshashila研究所成員卡尼塞蒂(Anirudh Kanisetti)指出,大陸控制全球近90%稀土生產,提高製造業脆弱性,世界各地都在致力解決此問題,近期幾乎每週都有關於試圖擺脫中國稀土供應的新聞,這種發展爲印度提供寶貴機會,因爲印度雖有那麼高的蘊藏量,創造出2000億美元價值的稀土卻大部分仰賴從中國進口,自身每年只產約3000噸。但他認爲,只要調整政策,印度可以崛起成爲稀土供應商走向世界

卡尼塞蒂也意識到印度還不具備足夠處理稀土技術資本問題,採礦需要大量資本,消耗大量能源,還要處理有毒的副產品和排放,印度現在只能生產低成本、低技術的稀土氧化物,再賣給高成本、高技術的地方,例如中國大陸,來提純和製造最終產品。

建議印度政府應該建立稀土部,負責政策制定與監督,並將稀土由政府補助和授予IREL(印度稀土有限公司)壟斷權方式,改爲向全球、私部門開放,以吸引並建立所需資本、技術,還有相關基礎建設。

卡尼塞蒂稱,美國、日本、澳洲已經在稀土與大陸脫鉤上宣佈規模數億美元合作,中印關係也無法保證數十年內能始終友好讓北京不採取出口管制,對於已經錯過全球一波製造業浪潮的印度來說,稀土儲量爲疫情後時代經濟形勢提供一個轉型高科技製造業的良機,不容錯過。

不過先不論印度稀土儲量是否如同其自身估計般高,印度連開採技術都落後,目前大部分悉數提純技術都掌握在中國手中,印度在成本上也很難競爭得過中國,且開放外資和私部門並取消更多限制也與目前莫迪(Narendra Modi)一貫政策作風差距,卡尼塞蒂建議可行性,須要觀察。

歐盟在去年底成立歐洲原料聯盟(European Raw Materials Alliance),旨在促進成員國之間更自由流通關鍵材料,同時擺脫對進口依賴,馮布萊恩着重於稀土,她說:「綠能數位科技對一些稀有原料較爲依賴。爲了電動車,我們進口鋰;爲了氫能,我們進口鉑;爲太陽能光伏板,我們進口金屬矽化物(注:至此3種提到元素均非稀土元素)。我們需要的98%稀土來自同個供應國,也就是中國,這是不可持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