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皮膚炎3年未愈 竟確診「神經內分泌瘤」半年就死亡
皮膚炎治不好又輕忽,小心轉爲癌症來奪命。一名53歲的婦人3年前罹皮膚炎,就算看了多次醫生,病情卻不見起色,直到發現血糖值異常升高,才驚覺有其他異,最後確診爲神經內分泌瘤,但此時腫瘤已轉移到肝臟,她也在治療半年內不幸身亡。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何景良表示,神經內分泌瘤成因不明,部分腫瘤會分泌荷爾蒙引發臨牀症狀,但卻因無特定症兆或症狀,常被誤認爲其他疾病,因而延誤治療,有些人甚至要花5至7年才能確診。
何景良說,神經纖維瘤生長在肺部最危險,雖然症狀如咳嗽、氣喘與一般的感冒無意,但五年存活率僅存10%。此外,若患者出現持續性低血糖,代表神經內分泌瘤長在胰臟,反覆性胃潰瘍則是長在肝臟,這兩處最容易轉移到肝,縮短患者的餘命時間。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何景良。(圖/記者嚴雲岑攝)
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也表示,臺灣每年約新增700例神經纖內分泌瘤個案,發病年齡與一般癌症相同,多爲中、老年,但年輕人也有機會發病。
神經內分泌瘤的十大警訊爲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及皮膚炎等,若有此症狀的民衆,在持續服藥半年仍未見改善,應趁早到醫院諮詢檢查,以免吃去治療的黃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