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型直腸癌特別「惡」 臺大醫點出原因:免疫力太強了!

▲余苑綺33歲就罹直腸癌第三期,生完第二胎又復發。(圖/翻攝自Facebook/余苑綺)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余苑綺日前剛生下第二胎,卻爆出直腸癌復發轉移到肝肺。曾治療過豬哥亮的臺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金銅表示,第三期直腸癌5年存活率70%,但仍有30%會在2年內復發,年輕型患者免疫力較強,癌細胞也特別「惡」,懷疑癌細胞早就沿着淋巴血液跑到遠處躲起來。

樑金銅受訪時表示,直腸癌容易轉移到肺臟肝臟骨頭,一旦復發大多沿着腹膜、淋巴、血液擴散,而影像學檢查要到1公分以上才照得出來,「但1公分腫瘤代表有1兆個癌細胞聚集」,推測可能在幾個月前就復發。

樑金銅提到,大腸直腸癌手術後,就算切得在完美,也要追蹤5年以上,尤其前2年,一年至少要做2次以上的全身掃描,及早揪出病徵,但余苑綺因懷孕,不好做影像學檢查,現已復發轉移,只能先根據腫瘤實際情況做治療。

樑金銅說,臺灣大腸直腸癌有5~6種標靶藥物,都有健保給付。在治療指引上,面對復發患者,都會先用藥控制腫瘤指數,再考慮是否要切除肺部,以及進行肝臟腫瘤射頻消融手術。而標靶藥物都是2至3周打一次,一個療程爲6次,大概需3個月後才能看到初步成效。

▲臺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樑金銅。(圖/資料照/記者嚴雲岑攝)

樑金銅表示,臺灣大腸直腸癌平均年齡爲68歲,不到40歲的年輕型大腸癌只佔了6%。根據臺大醫院統計,首次就診的患者中,大腸直腸癌第一期患者佔10%,第二、三期各佔35%,第四期則剩下20%,而第四期患者若不幸復發,平均存活期也有2.5年。

樑金銅提到,年輕型大腸癌患者預後較差,是因爲年輕人身體好、免疫力強,在這種狀態產生癌症,表示癌細胞特別「惡」,也比較容易擴散,他收治過最小的患者是18歲,不確定是否與遺傳有關

至於被問到余苑綺未人工肛門,是否是因此增加復發機率?樑金銅表示,餘得的是「中位直腸癌」,不需要做肛門切除,還是可以切得很乾淨,懷疑是癌細胞早就沿着血流、淋巴,跑到遠處躲起來。但他也呼籲患者不要灰心,遵照醫囑治療,還是有機會消除轉移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