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不合規“被分手” 中小基金代銷機構面臨生存挑戰

本報記者 顧夢軒 夏欣 廣州、北京報道

喜鵲財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喜鵲財富”)最近日子不太好過,原因是多家基金公司要與其“分手”。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在經歷了7月的“分手潮”後,8月以來,又有包括渤海匯金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內的10家左右基金公司、券商資管公司終止了在喜鵲財富的基金銷售業務。另外,還有部分基金公司終止了在北京中植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的基金銷售業務。發佈終止合作公告的公司主要以公募基金公司爲主,也有私募基金公司。

一家與喜鵲財富終止合作的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終止合作是雙方協商一致後做出的決定。“在代銷機構的選擇上,公司內部有一個代銷機構准入機制,還有代銷機構上限的管理制度,合作的三方基金銷售公司要符合基金銷售管理辦法等規定,同時考慮代銷機構治理結構是否完善、業務運作是否規範等因素。”

處罰之後“被分手”

記者注意到,其實這次被“分手”並非喜鵲財富的第一次。2023年11月,財通基金多隻基金終止了與喜鵲財富的合作;2022年9月,國聯安基金多隻基金終止了與喜鵲財富的合作。

記者登錄喜鵲財富官網,其首頁顯示,因業務發展和調整需要,喜鵲財富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決定停止基金銷售業務。記者隨後致電喜鵲財富方面,接電話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決定停止基金銷售業務是公司管理層的集體決策,但具體原因他也不清楚。

記者注意到,此前喜鵲財富曾因管理不力被監管處罰。2022年7月7日,西藏證監局就曾發佈公告責令喜鵲財富暫停辦理相關業務6個月。相關處罰公告稱,喜鵲財富在經營管理、內部控制、信息技術三方面均存在問題。就基金銷售以及風控方面而言,根據處罰書,在內部控制方面,喜鵲財富曾在合規風控人員未對私募基金銷售准入出具專項合規和風險評估報告的情況下,銷售私募基金產品,銷售負責人和合規風控人員未對銷售使用的基金宣傳推薦材料進行內部合規審查,未出具合規審查意見;在信息技術方面,則存在未配備首席信息官、未根據應急預案定期組織關鍵崗位人員開展應急演練、未建立災難備份系統、未開展對風險監測機制及執行情況的有效性評估等問題。

一家中小基金公司向記者證實,被處罰也是他們與喜鵲財富終止合作的原因。

除喜鵲財富外,記者發現,基金公司也與其他一些基金代銷機構終止了雙方合作。

7月15日,新華基金髮布《關於終止北京增財基金銷售有限公司辦理本公司旗下基金相關銷售業務及後續投資者服務措施的公告》。新華基金將自7月19日起終止與北京增財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的基金銷售業務合作。

在基金三方代銷機構的選擇上,基金公司一般會考慮哪些因素?湘財基金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公司擁有一套完整的代銷機構引入及退出制度與流程,在建立與維繫代銷關係合作方面,會着重考慮三方代銷機構的合規管理制度、內部控制情況以及監管處罰情況等因素,確保雙方合作建立在合法合規的道路上。除此之外,也會從業務角度出發,考察三方代銷機構的資源稟賦、銷售能力、業務配合程度等因素,推動雙方合作走向深入、共贏。

一位中型公募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在選擇合作的三方代銷機構時,首先是看三方代銷機構與行業公司合作的數量情況;其次是看代銷機構自身的存量規模;最後看代銷機構的資質背景,如股東是個人還是銀行等。

費率改革影響三方代銷收入

隨着費率改革的推進,基金代銷行業的生態格局正在被重塑。部分小型三方代銷機構因實力不足而在激烈的競爭中落敗。

上述湘財基金有關人士指出,在目前以代銷爲主的銷售格局下,尤其是大型三方機構地位強勢,在尾隨佣金、營銷費用上佔據較大話語權,擠佔了基金公司的盈利空間;另一方面,第三方基金代銷當下仍採取以“產品爲中心”的銷售模式,無力扭轉“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的局面,制約了基金行業良性發展。

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有關人士指出,以喜鵲財富案例所示,第三方基金代銷機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由於部分代銷機構可能在合規風控方面存在漏洞,可能導致其面臨監管處罰和聲譽風險。其次,服務質量良莠不齊。不同代銷機構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可能影響基金產品的銷售和客戶體驗。最後,信息技術不足。一些中小代銷機構在信息技術方面的不足可能影響其業務連續性和客戶數據安全。

上述湘財基金有關人士指出,公募基金管理費等費率的下降,將直接影響三方代銷機構的收入,其尾隨佣金減少乃大勢所趨;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將加速行業洗牌,特別是對於小型三方機構來說,其本身盈利水平有限,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生存環境。此外,爲了適應費率改革趨勢,代銷機構可能需要調整其業務模式。

如何解決第三方基金代銷機構當下面臨的問題?上述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有關人士提出兩點:第一,加強合作篩選。基金公司在選擇代銷機構時,應更加註重其合規記錄、服務質量和信息技術能力。第二,建立監督機制:基金公司應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定期評估代銷機構的業務表現和合規情況。

資源稟賦+差異化是突破口

在基金銷售的市場中,基金三方代銷機構一直佔有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規模較大的包括螞蟻(杭州)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螞蟻基金”)和上海天天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天基金”)。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數據,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非貨幣市場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前三名中有兩席被三方代銷機構佔據,螞蟻基金、天天基金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分列全部基金銷售機構第一名和第三名,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分別爲12723億元、7735億元。如果只看股票+混合公募基金規模,螞蟻基金和天天基金分列保有規模第二和第三名,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分別爲4592億元和4029億元。

即便與銀行和券商PK,基金三方代銷機構也並不“弱勢”。根據中基協數據,2023年四季度,共有18家三方代銷機構進入規模百強,18家公司非貨幣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合計28590億元,這個數字雖然不及銀行(38293億元)但卻遠高於券商(17329億元)。不過,僅從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來看,三方代銷機構的保有規模暫時還未能超過銀行(22927億元)和券商(14218億元),2023年四季度規模合計12111億元。

“互聯網C端客戶對產品費率優惠、銷售便捷性、數字化的運營和服務等方面較爲敏感,利用龐大的互聯網流量羣體,覆蓋面更廣,能夠更好地貼合到銀行覆蓋不到的淨值人羣較低的客戶羣體,有助於把公募行業的蛋糕做大,推動市場發展。”金鷹基金有關人士表示,第三方機構由於其天然的互聯網屬性,相對更加重視用戶的體驗和更多元的投教內容、投教方式。“而且獨立第三方機構業務開始發力,讓代銷業務從零售市場擴展到了全市場,客羣也從散戶擴展到了專業資管機構。”上述金鷹基金有關人士說。

談到第三方基金代銷機構的未來發展方向,上述湘財基金有關人士表示,不同基金三方代銷機構資源稟賦不同。一方面,對於大型三方機構而言,如螞蟻基金、天天基金、騰安基金等,其憑藉自身的平臺流量、運營優勢,有望持續轉化大量潛在C端客戶;另一方面,對於以機構業務爲主的三方機構,如基煜基金、匯成基金等,將受益於資本市場機構化轉型的大趨勢,但也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此外,其他中小三方銷售機構將面臨更大的生存挑戰,需要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從差異化和特色化發展的路徑上尋找突破口。

“當前,隨着公募基金行業費率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預計三方代銷機構將陸續轉向‘以客戶爲中心’的買方投顧模式,切實提升投資者獲得感、體驗感,助力公募基金行業的正向循環。”上述湘財基金有關人士說。

上述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有關人士表示,三方代銷機構應更加專業化與精細化,針對特定類型的基金產品或客戶羣體,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這樣才能夠提升競爭力。同時,強化合規和風險管理。隨着監管趨嚴,三方代銷機構將更加重視合規和風險管理,以避免監管處罰和維護聲譽。“此外,三方代銷機構可以提供多元化服務,發揮自己區別於傳統銷售機構的靈活性,除了傳統的基金銷售服務,如財富管理、資產配置等,以增加收入來源。”上述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有關人士說。

(編輯:夏欣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