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不見新發基金,這些基金公司壓力何解?多家中小基金面臨生存困境

財聯社8月6日訊(記者 李迪)儘管市場在近兩年經歷了波動,但我國公募基金行業依然迎來了多隻新基金的發行與成立。不過,部分公募基金公司卻面臨着長期沒有新基金成立的窘境,這種現象在行業內並非個例。

而新基金成立節奏的異常,不僅限制了這些公募的規模增長,還使其錯過了REITs、ETF、紅利主題基金等業務的發展機遇,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他們的業務佈局和創新業務發展。

多家公募長期未有新基金成立

近些年,我國公募基金行業發展迅速,但一些公募基金公司卻發展相對緩慢,甚至長期未有新基金成立。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江信基金在過去七年中無新基金成立。其官網顯示,該公司旗下目前共有九隻基金,均於2017年8月5日前成立。

此外,凱石基金則在過去四年中無新基金成立。其官網顯示,該公募旗下共有凱石瀾龍頭經濟一年持有期混合、凱石岐短債兩隻基金,分別成立於2018年12月和2020年1月。

而華宸未來基金則在過去兩年半的時間裡無新基金成立。該公司官網顯示,該公司旗下目前共有華宸未來穩健添利債券、華宸未來價值先鋒、華宸未來穩健添盈債券三隻基金,分別成立於2013年8月、2020年1月和2021年12月。

據同花順數據,截至8月6日,新華基金、新沃基金、前海聯合兩年無新基金成立。長安基金、瑞達基金、九泰基金、淳厚基金、中海基金等11家公募近一年沒有新產品成立。

上述長期未有新產品成立的基金公司中,也有公司進行了新發基金的嘗試,但是最終發行失敗。以前海聯合基金爲例,2022年7月,該公司發佈《關於新疆前海聯合中債1-3年國開行債券指數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及《關於新疆前海聯合鑫享價值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一家公募存在合規隱患,比如基金子公司存在合規問題,也會被監管機構要求在一定時間段內暫停新業務。

長期無新基成立,多家公募規模增長陷入停滯

在近幾年的市場波動中,即便是那些新產品發行節奏正常的公募基金公司也面臨着規模縮水壓力。對於那些長期未有新基金成立的公募機構而言,如果未能及時把握債基、ETF等市場熱點進行持續營銷,則將面臨更加嚴峻的規模縮水壓力。

上述長期未有新產品成立的基金公司中,多數管理規模較小,且也在面臨着規模縮水的困境。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瑞達基金的管理規模從去年6月末的1.11億元,降至今年二季度末的0.88億元;長安基金的管理規模從去年6月末的283.48億元降至今年二季度末的232.63億元。再以凱石基金爲例,未發新基金的四年多時間裡,該公司的總管理規模從2020年6月30日的11.8億元降至今年6月30日的3.45億元,縮水超七成。

不過,華宸未來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在未發新基金期間實現增長。2021年末,該公司的管理規模爲4.96億元,今年二季度末,其管理規模增長至8.61億元,雖有所增長,但整體管理規模依然過小。

由於渠道分傭比例的不同,與持續營銷存量基金相比,發行新產品是公募基金公司實現規模增長的更快速方式,因而長期無新產品成立成爲了制約上述公司規模增長的重要因素。

“通常,新發基金的渠道佣金比例高於尾隨佣金。對於基金銷售機構來說,相對於做持續營銷拿尾傭,更傾向於去推新產品。因而,相對於持續營銷,成立新成品更能調動銷售機構的代銷熱情,對於規模增長更加有利。”北京一資深公募渠道人士如是說。

上述人士還指出,長期沒有新產品成立也側面反映出這家公司的銷售渠道資源有限,規模增長自然緩慢。

新發節奏異常或導致新業務停滯

隨着我國公募基金行業逐漸發展成熟,公募產品數量井噴,而市場同質化現象也愈發嚴重,這就需要通過產品創新、佈局新業務來破局。而新基金髮行、成立節奏異常,不僅阻礙基金公司的規模增長,還會影響公募基金進行業務線佈局,一定程度上限制一家公募的長遠發展。

近幾年,REITs、ETF、QDII、紅利主題基金、養老FOF等產品迅速吸引市場關注並穩步發展,若一家公募在新產品發行、成立方面受挫,則容易錯失細分業務發展機遇。

一三方代銷機構的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近幾年,市場對主動權益基金喪失信心。公募基金的規模增長、業務發展重點轉向其他類型的產品。對於QDII、ETF等需要搶佔先發優勢的領域來講,公募如果錯過搶先發展機遇,在後期再進入時就會面臨許多發展障礙。”

還有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來看,存量基金業績不佳、新基金髮行受阻的小型公募,可能逐漸被市場淘汰。上述渠道人士表示,“對於小型公募來說,他們是根本沒有能力和資源去發展REITs、ETF、養老FOF業務的。他們未來發展更多隻能通過專注投研做出業績,形成品牌效應,打造好口碑,從而自然而然吸引市場資金。不過,這條路也並不好走。近期,一些中小型公募基金的股權流拍事件也反映出市場的一些擔憂。從長遠來看,如果這些基金無法發行新的基金產品,可能會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