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綠能中心胎死腹中 環保局長說明始末

南投縣環保局長李易書,視察垃圾處理情形。(廖志晃攝)

草屯鎮垃圾場,使用移動式垃圾分選及打包設施。(廖志晃攝)

南投縣政府規畫綠能永續中心,因地方人士反彈而停止,垃圾處理問題回到原點;環保局長李易書迴應竹山鎮公所提出的疑問,說明規畫始末以釋羣疑,希望爲紛爭畫下句點,垃圾難題如何解決,就由下屆縣長決定。

李易書指出,選定竹山的原因,包括位於南投與雲林交界,居住人口密度較低,而且交通便利,可透過國道3號及砂石專用便道,載運垃圾的車子不進市中心。至於環評問題,綠能中心是以物理處理技術,採「再利用的方式」將垃圾產製爲固態再生燃料(SRF),依照目前環評法規,不必進行環評。

綠能中心要以BOT方式辦理,依法要先開公聽會、再依照公聽會的意見撰寫或修正「可行性評估報告」及「先期規畫書」,並由專家學者審定後公告成案,再提報財政部列管,然後纔開始進行後續的招商程序,成立審議委員會等,還有很多步驟。

垃圾製成燃料棒沒去處,會堆積在竹山?李易書指出,連沒有分選的垃圾都可以送到焚化爐去燃燒發電,經過分選後,更乾淨、更均質、高熱質等穩定的燃料棒,當然不會有去化的問題。

另外,歐盟已經要建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要求水泥、鋼鐵、鋁、肥料、電力等5大產業如實反映「碳定價」,而進口商就需有購買碳排的憑證,所以,利用垃圾製造成燃料取代煤炭,不但省去買煤的錢,又減碳,業者比政府的需求更迫切,而且,招標文件中規範投標廠商,必須有「明確的燃料棒使用廠商」,如果燃料棒發生去化問題,必須立即停止運轉。

垃圾裡面有多少比例無法做成燃料棒,會不會又堆在竹山?李易書說,垃圾進行機械分選,把金屬、玻璃等有價值的分出來回收,塑膠類做成高品質的燃料棒,民衆沒有分乾淨的廚餘、衛生紙、竹筷做成低品質的燃料棒,剩下的磁磚、砂土等無法做成燃料棒,比例大概是3~4%,因爲沒有燃燒程序,這些物料並非焚化爐的底渣,由廠商自行去化,絕對不會堆積。

爲甚麼全縣的垃圾都要運到竹山?李易書表示,興建較具規模的垃圾處理設施,可提高營運效益,降低管理成本,如果每個鄉鎮都設置一座小型垃圾處理設施,其實很難營運,草屯鎮的小型焚化爐就是例子。

這個技術這麼好,爲甚麼六都不做?李易書表示,因爲六都各有2~3座的焚化爐運作中,還有穩定的發電收益,沒有改變的迫切性;如果南投永遠都要等別人做,就永遠無法解決垃圾問題。

李易書指出,雲林縣自行購置的移動式垃圾分選及打包設施,南投縣早在2019年就已經以勞務委託方式,用同一套設備進行分選,也在2020年到竹山鎮掩埋場完成3.4萬公噸垃圾分選作業,所以南投縣早就開始做了。

雲林縣那套移動式設備,目前正在草屯鎮垃圾場施作中,預計持續運作到2023年底,有興趣的民衆可以前往瞭解。而綠能中心的規畫是密閉負壓系統,比雲林縣和草屯鎮移動式的設備更完整、效率更好,也更沒有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