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罹「潰瘍結腸炎」日拉30次血便 吃過量止痛藥恐誘發
▲男罹「潰瘍性結腸炎」,每天要跑30趟廁所拉血便!(圖/達志示意圖)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一名54歲歐先生八年前有血便以爲是痔瘡,自行買藥3個月未見改善,擔心是大腸癌至居家附近醫院做檢查,發現竟是潰瘍性結腸炎!嚴重時長達一年每天要跑20~30趟廁所,長期使用類固醇更導致糖尿病病情加劇。中山附醫肝膽胃腸科醫師林敬斌說明,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發炎性腸道疾病、因免疫失調而造成,好發在20-40歲的年輕族羣。林敬斌指出,潰瘍性結腸炎主要症狀是腹瀉、血便,患者總是急着上廁所,但卻只有一點黏液、糞便或血,很容易誤以爲是痔瘡。檢查發現歐先生有長達105公分的大腸都處於嚴重發炎的狀態,不適合再以傳統藥物治療,先自費使用生物製劑,獲得控制後才停藥。潰瘍性結膜炎屬於免疫失調的疾病,發生原因可能跟病人本身遺傳基因有關,林敬斌提到,這類型的病人本身基因是有缺陷的,若環境因素等誘發因子就容易發病,最嚴重的就是過度使用抗生素跟止痛藥引發腸道生態環境改變,另外飲食西化,過度高油脂、低纖維都是危險因素。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比起一般人高出5倍。林敬斌提到,過去十年來,臺灣罹患潰瘍性結腸炎的人數就增加了81%,門診中曾有病患健檢發現是潰瘍性結腸炎,沒有規律服藥,五年後發現罹患大腸癌。若沒積極治療,最後嚴重到無法控制或併發症需要以外科手術治療,更需要全腸切除後永久性造口。歐先生今年夏天再度發作,所幸九月起健保覈准「生物製劑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經健保覈准接受一個月一針的生物製劑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但林敬斌也提醒,罹患過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建議一年要做一次大腸鏡追蹤,在飲食方面要儘量選擇低渣飲食等好消化的食物。★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