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以體育之名講好煥新故事,廣州何爲?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譚硯文 廣州報道
“在廣州這片改革的熱土上,體育是讀懂中國最‘親切’的語言。”在2024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的“在體育中讀懂中國”專題論壇上,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副主任、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朱小燚在致辭時如是說。
這是“讀懂中國”國際會議舉辦至第八屆以來,首次增設體育專題論壇,意在讓世界更好地讀懂新時代的中國體育。
過去十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13.2%、15.4%,遠高於同期GDP年均增速。這一數據折射出,體育,已成爲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粵港澳大灣區作爲經濟發展樞紐地,也是體育發展最爲活躍的地區之一。體育爲廣州帶來的鉅變更不言而喻,六運會、九運會、亞運會,一系列賽事的舉辦與城市共生共興,推動廣州走向世界舞臺。
灣區體育,何以廣州?廣州的體育基因不僅體現在賽場上,更根植於人們日常生活中,體育產業也展現出蓬勃而強大的市場潛力。
2025年,第十五屆全運會將在廣州盛大開幕。在城市發展的關鍵時期,廣州,需要一場全運會,向世界發出廣州之聲,展現作爲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形象與歷史文化,讓全世界更好地讀懂廣州、讀懂灣區、讀懂中國。
在體育中讀懂廣州
作爲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廣州一直是一座體育之城。
廣州體育人才輩出,前中國羽毛球女子運動員謝杏芳,現役中國乒乓球運動員、中國男乒領軍人物樊振東,以及中國足壇上著名的球星古廣明、麥超、趙達裕、孔國賢、王惠良、彭偉國、區楚良等都是廣州籍。
位於廣州沙面北街的沙面游泳場始建於1887年,網球場則建於1905年,兩座穿越百年曆史風雨的體育場館,見證着廣州體育的悠久歷史。
在廣州市二沙島西端,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的榮譽櫥窗裡,貼着2012年倫敦奧運會跳水男子雙人3米板冠軍羅玉通的照片。小時候,他在這裡訓練,退役後,他回到這裡任職。
從廣州出發走向世界,再回到廣州,羅玉通在專題論壇上說:“跳水帶我走向了世界,讓我認識世界、瞭解世界。我希望全世界的人也能通過體育來了解中國,讀懂中國。”
廣州被稱爲“冠軍搖籃”,一代又一代體育明星從這裡走向世界舞臺。
在今年的巴黎奧運會上,二沙體育訓練中心的運動健兒共獲得8枚金牌、2枚銀牌、2枚銅牌、7項次前八名,爲中國體育代表團完成預定參賽任務作出了重要貢獻。建校五十餘年的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更是培育了樊振東、全紅嬋、雷聲、陳艾森、謝杏芳等多位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
廣州的體育基因不僅體現在賽場上爭金奪銀的運動健兒身上,更激活了全民健身的熱情。其中,南派花毽就是一項流行於廣州市的傳統體育項目,也是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上步、退步、跳步……隨着兩位表演者的靈活傳遞,不斷起落的花毽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在論壇上,南派花毽荔灣區代表性傳承人郝曉冰、李克勇進行了南派花毽的展示。而在廣州,常年進行南派花毽這項運動的約有30萬人。
這是廣州濃郁體育氛圍的一個縮影。據《廣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21-2025年)》,2025年體育健身氛圍將更加濃厚,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不低於860萬人。
“廣州地形優越,氣候舒適,夏季較長,爲體育運動發展,尤其是戶外運動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北京大學國家體育產業研究基地秘書長、博士、研究員何文義認爲,廣州體育產業具有巨大市場潛力。
數據顯示,廣州體育產業規模連續三年超過2000億元,體育消費持續擴大,2023年廣州城鄉居民體育消費623.85億元,人均體育消費達到3331.70元。
豐富的體育賽事讓廣州體育持續充滿活力。今年是廣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創辦20週年,李娜、孫甜甜、張帥等“中國金花”正是通過廣網走向世界網壇的最高殿堂。被稱爲“雙金”賽事的廣州馬拉松賽也在今年跑進第11年,成爲廣州向世界展示其體育精神和城市活力的重要窗口。
一系列政策也在促進體育發展。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申明浩在論壇的主旨演講中表示,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廣東在體育方面的發展潛力,例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帆船、衝浪、海釣、潛水等項目;相關政策也在積極推動廣東實施“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
在《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廣東省體育強省建設實施綱要》的指導下,廣州正在積極建設世界體育名城,基本確立“三步走”的總體目標:2025年基本建成世界體育名城、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體育名城、2050年成爲世界體育名城典範。
廣州,正在通過體育走向世界,世界也因體育關注到了廣州。
借十五運會講好廣州故事
2022年,北京冬奧會與西漢時代的廣州進行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北京冬奧會獎牌“同心”上的裝飾紋樣,正來源於南越王墓出土的同心圓紋玉璧。“五環同心、同心歸圓”,奧運精神與廣州歷史在這枚獎牌上完美融合,向世界展現了悠久燦爛的嶺南文化。
近年來,廣州的城市形象與文化通過體育走向世界的各個角落:2008年奧運會“金鑲玉”獎牌掛鉤參考了南越王墓玉璜的造型,2010年廣州亞運會獎牌上“紅棉花”“廣船”“廣繡”“五羊雕塑”等元素的出現引起了世界對嶺南文化的關注。
“無傳播不體育。”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羅昕認爲,體育是塑造城市形象、展示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代表了一種軟實力。廣州作爲對外開放的前沿地,曾通過三場賽事,推動城市面貌的改善,向世界發出廣州之聲。
1987年六運會,廣州興建天河體育中心推動了廣州城市格局向東突破,打造了一張屬於廣州的“體育名片”,向世界證明自己承辦大型體育賽事的能力。2001年的九運會,新建了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實現了城市空間的再次東進。2010年的亞運會,廣州不僅向世人展現了“水上開幕式”,串聯起天河體育中心、珠江新城、廣州塔的新城市中軸線也自此聳立……
2025年,第十五屆全運會將在廣州盛大開幕,這也是粵港澳三地首次聯合承辦的大型綜合性賽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辦好本次體育盛會,廣州重任在肩:承辦了兩場開幕式,以及約40%的競體項目和35%的殘特奧項目。
距離廣州上一次承辦全運會已過去23年,廣州需要一場全運會,探索更多以體育爲切入口來讀懂中國的“方案”。
越秀商管黨委書記陳曉東在論壇上表示,全運會能把全國甚至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廣州、聚焦在粵港澳大灣區,要藉助體育傳播擴大城市的關注度和美譽度,進而推動城市社會經濟發展。
如何藉助十五運會讓世界讀懂廣州、讀懂灣區、讀懂中國?
體育傳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十五運會正在將灣區的文化融入賽事傳播中。十五運和殘特奧會標識物動畫創作團隊主創、廣東廣播電視臺包裝工作室監製何萌萌介紹,賽會吉祥物的亮相動畫融入了粵港澳特色的“三色花”和“三江水”的元素和色彩,把灣區的活力和豐富多彩的生活展現給全世界。
“十五運會應該是一場國際範的全運會。”羅昕認爲,應注重十五運會的國際傳播,與國外主流媒體、海外華文媒體以及境外的自媒體達人合作,向世界展現廣州作爲國際大都市的城市形象與歷史文化,同時還應該加強科技的運用,呈現智能化、智慧化的全運會,給世界留下智慧城市的印象。
隨着十五運會即將到來,世界開始再次矚目“千年商都”廣州講出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