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數字時代重塑出版業態,好故事還“值錢”嗎?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 實習生陳芷欣 深圳報道

在展櫃上“吃灰”的實體書隔壁是滿滿一展板的電子書二維碼,更遠處被AI技術“復活”的李白正透過電子屏幕吟詩作賦......5月23日至27日,走進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現場,文化與數字的“碰撞”隨處可見。

透過這些不同形式、不同載體的文創產品,可以窺見數字技術對內容生產和消費模式產生的衝擊,而這種衝擊頗具兩面性:A面是成年國民人均每年閱讀紙質圖書數量降至4.75本,B面是數字出版產業收入突破1.35萬億元。

從“筆與紙”到“數與屏”,當數字技術逐步重塑內容生產、傳播、消費模式,傳統出版行業正直面危機:好故事還“值錢”嗎?或許答案不僅寫在了書裡,也藏在持續迭代的技術浪潮中。

在5月24日舉行的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之“數字時代出版人才發展分論壇”(以下簡稱分論壇)現場,來自行業一線的多位出版業者也爲這個傳統的行業帶來了關於數字出版業態發展的新思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論壇現場觀察到,變革、轉型、融合發展構成了這場論壇的關鍵詞。從發明造紙術、印刷術,到擁抱數字出版業態,出版業正探索建立好故事與新技術的更新連接。

傳統出版業的轉型“求生”

“傳統出版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分論壇現場,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以下簡稱“四川新華”)黨委書記、董事長周青直言,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人們閱讀習慣的根本改變,也倒逼傳統出版企業必須“創新求變”。

“當下低成本、快節奏的移動閱讀、聽書正成爲人們的新選擇。據業內研究數據,2023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實洋同比下降了7.04%,而數字出版產業卻連續三年保持6%以上的增長,一些圖書館還提出數字化圖書產品採購比例在80%以上的要求。這一現象的背後,是數字技術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傳統出版的市場空間。”周青表示。

面對數字技術帶來的衝擊,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新科技出版編輯室編輯郭亞婷選擇主動跨界,“擁抱”新變化。

基於一條累計播放量高達1.2億、吸引超350萬粉絲關注的短視頻《中國人無法抵擋的漢字:雙喜》,2023年,郭亞婷及其團隊策劃出版了《中國風剪紙》一書,把約300款剪紙作品集結成冊。

而從爆款短視頻到手工圖書只是第一步。“後來我想,除了紙質圖書的出版,我們還能做什麼?”郭亞婷表示,在以海量手工圖書爲載體開發出AI剪紙許願機爲讀者帶來更多線上交互性體驗的同時,團隊還在線下增設了30多間非遺項目手工教室,提供手工市集、直播錄播、手作及材料展銷等多種服務,立體化呈現圖書內容,爲讀者提供沉浸式體驗。

“我們還設計推出書籤、筆記本、扇子、絲巾等系列產品,組織非遺傳承人直播開課,將手工圖書和非遺工藝相結合,再搭配手工材料,直播間快速‘圈粉’,吸引了不少網友拜師學藝、下單購買。”郭亞婷表示,通過自主品牌建設,附加創意孵化、手工教育、文創產品等“一條龍”服務,以《中國風剪紙》一書爲起點,出版社逐步打造形成了一個手工行業的生態圈。

“一方面,數字技術改變了傳統出版的載體形態、管理模式、傳播方式。另一方面,創作者也能夠通過大數據更精準匹配讀者需求。傳統出版的產業鏈條和生態正在被重構,出版企業功能和價值也正在被重塑。”周青直言。

第13次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榜單的四川新華,在內容出版和渠道發行上也探索出極具地域特色的新路徑。在此次文博會現場展出的“熊貓書店”就是四川新華旗下知名IP之一,依託四川熊貓文化,推出一系列大熊貓文化出版物及主題文創產品,拉動書店日最高銷售額可達13萬元。

“我們已在書報刊、網絡遊戲、生產製作、電商物流各個產業環節實施融合發展項目,特別是狠抓互聯網經營管理人才建設和業務拓展。2023年,文軒在線銷售規模達到66億元,穩居國有圖書電商第一位前列。”周青表示。

2023年公開數據顯示,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2.2億元、同比增長8.85%,淨利潤15.08億元、同比增長13.77%,淨資產167億元、同比增長8.31%。

“互聯網+”重構內容生態

分論壇現場,作爲數字技術“執旗者”的互聯網企業,也加入了這場“好故事vs新技術”的討論。

“出版業的發展,就是技術與文化融合的過程。正如激光照排帶來印刷革命,信息技術催生數字出版,當前人工智能正扮演着革新出版業的角色。”騰訊互動娛樂副總裁張巍舉了個例子,在傳統出版領域,人工智能將解決“單模態”痛點,實現“多模態”的生成和轉換,在數字出版領域,AIGC技術可以顯著提升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

張巍表示,面對席捲而來的人工智能浪潮,騰訊已在大模型研發、AI賦能出版、AI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果,“我們去年發佈的混元大模型目前已與多家新聞出版單位達成合作,可以通過文生文、文生圖、文生視頻等AI技術服務內容生產,打通創意策劃、視頻、設計等環節”。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聶小林也認爲,伴隨着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演進,數字出版正從電子出版、網絡出版、前數字出版,進入數字出版智能時代,其中內容創意與創作呈現“從1到N”的爆發式變革,分發傳播策劃、日常工作效能實現跨越式進階。

“可以預見,人工智能對出版業的改造是全生命週期的,這也對出版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戰,兼具技術能力與專業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將成爲迫切需要。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必須緊盯數字技術發展前沿,組織人才加強科研攻關,另一方面,必須及時推動數字技術成果的運用與落地,圍繞出版發展的新趨勢,培養‘一專多能’的實踐性人才。”張巍表示。

作爲由網絡文學平臺起家的國內頭部綜合性文化產業集團,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對數字出版人才的需求進一步聚焦。

“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內容非常豐富的(文化消費)生態,用戶的選擇面非常廣,我們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行業同行,還包括短視頻、電視劇、電影、遊戲等多種類型的產品。用戶的需求也不僅僅限於我們的自有資源,更應該是一個多元化的IP體驗。掌握相關文學作品的營銷邏輯、熟悉潛在的IP開發路徑等應該成爲當代數字出版人才的基本素養之一。”楊晨表示。

目前,IP改編已經成爲支撐閱文發展的兩大核心業務之一。近日頻頻登上熱搜的《慶餘年2》影視劇就改編自閱文旗下起點讀書作家貓膩小說《慶餘年》。

楊晨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閱文目前對“慶餘年”IP的開發一方面是通過劇集上映帶動原著小說及卡牌、短劇、遊戲等系列衍生業態產生充分聯動,另一方面所有聯動項目最後也會反哺到劇集本身,推動劇集熱度更上一層樓。

“目前,閱文內部也已經成立項目組專門負責‘慶餘年’IP的後續開發,動漫、舞臺劇、劇本殺等都是我們積極創作的方向。”楊晨透露。

近日,閱文集團公佈2023年全年業績報告顯示,2023年閱文集團共實現營收70.1億元,同比下降8%,歸母淨利潤8億元,同比增長32.3%,對應歸母淨利率達11.5%,同比提升3.5個百分點。其中,版權運營及其他收入爲30.6億元,2023年下半年環比增長率爲46.2%。

“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過,科學與藝術總是在山腳下分手,最後又在山頂相遇。”發言期間,張巍也引用“現代小說之父”居斯塔夫·福樓拜的一句名言重申了他的觀點,“技術革新引領出版形態不斷髮展,但無論出版的載體和方式如何改變,‘文化’仍然是出版最根本的屬性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