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針戳的銀珠洗眼可放鬆?另類護理大解析

網紅親身體驗採耳耳燭、洗眼睛…,這些坊間護理真的有效嗎?(圖/擷取自黃氏兄弟Youtube頻道 康健雜誌提供)

近年來,不少美容工作室紛紛提供新興的耳朵眼部SPA護理服務,吸引不少網紅體驗,但實際做法令人驚訝,眼部護理乍看之下竟然像是拿銀針戳眼,到底所謂的採耳、耳燭、銀珠洗眼是什麼?有什麼作用?醫生又有什麼建議

●採耳:注意用具衛生,有耳疾、異常構造者別嘗試

新穎的面部護理美容紛紛興起,以耳部來說,常見的就是採耳和耳燭。

採耳其實就是掏耳朵,再搭配一些耳朵按摩、紓壓的手法及小道具,輕輕刺激耳道,創造酥麻、搔癢的感覺,讓客人感覺舒服、放鬆。

新光醫院醫科醫師朋馳分享,有患者曾向他分享過採耳的經驗,「對有些人來說,採耳可以達到紓壓和耳道清潔的效果,如果店家還宣稱其它功效,大多隻是過度解釋,沒有那麼神奇。」

需要注意的是,外耳道彎彎曲曲,表皮細胞很薄又脆弱,如果在清潔過程中不慎受傷,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炎,甚至一不小心挖破耳膜的話,恐造成聽力障礙,且坊間業者在衛生消毒上若不確實,用具不潔也可能引起耳朵黴菌感染。

如果店家想要提供這些服務,最好還是要了解耳朵構造,避免造成顧客受傷,新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徐英碩指出,在培訓時,建議可以請耳鼻喉科醫師指導,認識耳道構造、怎麼清潔纔不會傷到外耳道等醫學知識,若是發現異狀,也能適時轉介。

採耳過程中,會搭配一些小道具刺激耳道。(示意圖/Shutterstock)

但一般來說,坊間業者恐怕難以具備足夠醫學知識,「若是店家對於耳朵構造不夠了解、沒有具備應有的專業素養民衆可能就要考慮一下,如果真的造成不適,一定要儘快就醫,」徐英碩坦言

柳朋馳也提醒,「要注意直接清潔耳垢,還是有危險性存在,有可能挖太深、不甚造成耳膜、耳道受傷,尤其是曾動過耳部手術、耳朵先天結構異常的民衆,最好不要嘗試。」

建議民衆先至耳鼻喉科確認耳朵沒有疾病、異常構造等狀況,再考慮嘗試坊間的採耳服務。但其實基本上不需要清潔耳垢,通常耳垢會隨着嘴巴張開咬合等臉部動作,自然脫落排出到外耳道開口,所以不需要刻意清理,耳垢也能防止異物進入耳朵,有抑菌、保護耳道的功能。

●耳燭:多以紓壓爲主,需留意不慎燒燙傷

耳燭是利用包着蠟的特製空心蠟燭紙管,將一端插入外耳道,另一端點火燃燒,號稱能「吸出」耳垢,甚至幫助淋巴排毒、改善溼性耳垢,網路上更有許多利用耳燭清出大量耳垢的影片,也吸引許多網紅嘗試。

耳燭多以紓壓爲主,需留意不慎燒燙傷。(示意圖/Shutterstock)

許多人飽受溼性耳垢困擾,想借此改善,不過柳朋馳指出,耳垢是乾的還是溼的,大多由基因決定,難以透過耳燭改變。先天溼耳垢體質的人,會分泌一種不容易排出、蓄積在耳朵裡的溼性耳垢,比較容易造成耳道阻塞發癢,影響聽力,必要時需找醫師清除。

值得注意的是,若耳燭使用不當,恐怕會造成臉部或耳道灼傷。徐英碩也直言,使用耳燭,多半會因爲店家所營造的環境、香味等,讓民衆有舒壓、放鬆的感覺,但耳燭本身對於耳朵並沒有實際的功效。

●銀珠洗眼:類似手術做法,風險很高

近來新興的護理療程中,最令人感到驚悚的服務就是銀珠洗眼。過程中會使用宛如細針般的銀珠棒,按摩眼瞼、刺激淚腺,甚至會深入眼球眼皮間按摩,藉此達到放鬆舒緩、清潔異物的目的。通常店家會要求不可戴隱形眼鏡,且有眼疾、曾手術者無法施作

洗眼操作過程看起來就像是拿銀針戳眼,相當驚悚,不過不少體驗過的Youtuber都表示有舒緩、放鬆的感覺。

但柳朋馳指出,其實這樣的手法已接近清除眼瞼結石的手術做法,「風險相對比較大,即使醫生操作,若是病人太過抗拒,也可能有眼睛受傷的風險,更何況是由坊間業者進行操作,且翻動眼皮的過程中,也有可能造成角膜受傷,引發感染,甚至是嚴重的併發症。」

提醒民衆,在嘗試任何民俗療法、自然療法,甚至坊間新穎的護理方式前,應謹慎評估風險,最好事先和專業醫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