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張家棟:對中美關係看法日益脫節,美國軍政難平衡
張家棟:對中美關係看法日益脫節,美國軍政難平衡。(視覺中國)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2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美國空軍四星上將米尼漢在一份備忘錄中聲稱「美中將於2025年開戰」一事仍在美國國內和國際上發酵。美國國防部在迴應米尼漢言論時則稱「這些評論不代表五角大廈對於中國事務的看法」。近來不斷有美國軍方高官釋放這種所謂「戰爭預警」訊號,米尼漢並不是第一個。但美國媒體注意到,軍方官員這些言論與國防部長奧斯汀等拜登政府高官的表態有所矛盾,比如奧斯汀在1月初還曾在媒體上淡化臺海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美國國內有分析稱,這種「文職與軍方的分歧」可能反映出雙方對中美關係看法日益脫節。
張家棟表示,總體來看,美國文官與軍方的所謂分歧主要是視角和站位不同。除了以渲染威脅甚至發出戰爭預警來獲取更多預算支援等衆所周知的盤算,軍方在具體事件或議題上往往是從純粹的軍事視角出發,以軍事力量對比和軍事勝負爲分析架構。美國文官系統則更傾向於從政治和戰略視角出發,軍事考慮只是其中一個組成部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職業分工決定,而不是由立場決定的。事實上,美國現任國防部長奧斯汀,在短短几年前還是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
張家棟稱,不能否認的是,軍人在美國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影響確實呈現上升趨勢。這比美國將領發表的激進言論本身更加危險。這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
一是美國文官集團的決策能力退化,給了軍人更多話語空間。柯林頓政府在非洲的軍事行動以及小布希時期發動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都在美國內外飽受質疑,這反而使越來越多美軍高級將領出言自辯。美國軍方對於在阿軍事行動受到文官系統的過度限制非常不滿,導致駐阿美軍最高指揮官麥克里斯託與總統歐巴馬矛盾表面化,最終以2010年的一次「麥克阿瑟式」解職事件告終。這些文官與軍人的衝突,雖然大多以文官的勝利結束,不會傷及美國文官指揮軍隊的基本原則,但也讓文官不斷體會到軍事管理的複雜性和專業性,有意無意地向軍人作出更多讓步。川普和拜登的政見多數是敵對的,但兩人都任命了離開軍營不足7年的前將軍擔任國防部長。馬蒂斯和奧斯汀接連上臺,連續打破美國長達70年的傳統。
二是美國政治極化既導致美軍政治屬性上升,也凸出了軍人集團的政治作用。過去,美軍多數人員不持公開政治立場,現在則有3/4左右的美國軍人明確自己的黨派傾向。另外,軍人在美國社會中形象較好,這也使其成爲各派政治勢力競相拉攏的對象,尤其是在政治極化現象嚴重時期。2020年大選中,川普就曾打出標語「支持我們的軍隊」,拜登則引用民調數據證明自己最受軍人歡迎。兩黨候選人都喜歡尋求退役將領的支持,爲自己站臺甚至充當自己的「攻擊犬」。
三是美軍高級軍官們也經常要爲自己的集團利益發聲。美國軍人不能直接干政,但不代表不關心自己集團的利益。目前,美國軍事預算水準非常高,國會中削減軍費、平衡預算的聲音自然也會上升。這種情況下,軍方需要打預防針,提醒政界人物們各類「威脅」的迫切性和嚴重性。
張家棟強調,美國軍方人士的類似激進言論並不只是美國內政的事,而是對中美關係乃至整個世界的和平穩定都帶來潛在風險。不斷渲染鼓譟所謂戰爭風險可能會讓相關各方進入螺旋上升的惡性循環,本身就會增加戰爭風險甚至導致戰爭發生,這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在歷史上多次出現。事實上,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學者奧漢隆就稱,「米尼漢備忘錄」是嚴重錯誤,美國防部應更嚴厲地譴責這一錯誤。美國實力強大,其錯誤言行的破壞性也被等量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