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對當前美國對華政策及中美關係與臺灣問題的2點看法(林宏宇)

拜登(Joe Biden)昨天正式簽署一項備受外界關注的行政命令,內容是禁止私募股權與風險投資公司對中國半導體與微電子、量子訊息技術及AI在內的3大領域敏感科技企業投資,以確保美國國家安全,並防止美國資本與專業技術被用以協助中共解放軍軍事現代化。(圖/美聯社)

一、「拜登經濟學外交」?

近來「拜登經濟學」炒作很熱,其主要內涵可在6月中旬貿易代表戴琪的講話中窺見端倪——2個核心:一是對內投資美國(通過限制對外投資);二是對外「去風險」(通過提高全球化門檻與改變全球化目標)。這個思路同樣可在近期美國對華政策中看到影子。中美關係也受此思路影響。近期美國對華政策的最大動作是8月9日拜登總統簽署美國對外投資審查行政令——限制美國在所謂敏感高科技領域的部分對華投資。這個新禁令是美國對華戰略競爭迄今爲止最嚴厲的舉措之一。

如何看待拜登政府的這個決策?筆者認爲,它充分體現了「拜登經濟學」的邏輯思路。即:一是要以此禁令來間接推動高科技領域的投資迴流美國。正如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埃米莉·本森所分析的,「政客們越來越多地把企業對華投資視爲與外國敵人勾結的一種形式,即使這種行爲並沒直接受到違法指控,但也會對雙邊投資產生寒蟬效應,企業家們可能會重新考慮其投資的性質,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負面影響將越來越大」。二是貫徹「去風險」理念,不想擴大對中美關係的負面影響,讓中美關係運行在拜登政府限定的「護欄」內。

這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這項禁令出臺前後,拜登政府已通過多個重要場合「預警」或表態,以避免中國誤判。從蘇利文的布魯金斯學會演講,到布林肯與葉倫的訪華,再到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的表態。他們都表示「華盛頓只是爲了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並不尋求阻礙中國的經濟繁榮;美國的目的不是實施對華技術封鎖,而是嚴格聚焦於可能使軍事平衡傾斜的技術」。其次是禁令的具體內容表述上,也充分體現了拜登政府的「去風險」意識。新禁令不僅縮小了適用範圍,僅侷限在半導體、量子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核心繫統三個領域,外界關心的AI非核心部分、生物技術、新能源未列入其中;而且新禁令還設置了將近一年的緩衝期,且不追溯以往投資。

二、「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未來中美關係的最大危機是,美國對中國不承諾放棄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誤判。誤判一:美國以爲美西方在烏克蘭的所作所爲能夠嚇阻中國武力解決統一問題,以爲中國可能會顧及中華民族復興而暫時吞下祖國分裂的苦果。誤判二:美國以爲可以用一場局部戰爭或代理人戰爭來拖垮中國崛起的進程。因此,美國不斷加強對臺軍售、組織聯合軍演、發展地區安全機制(AUKUS、QUAD)等。其目的都是想要在臺海地區,乃至印太地區打一場有限的局部戰爭或代理人戰爭,來耗盡中國的國力。

要想避免這個危機,就必須打破美國的誤判。要明確告知美方: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的基礎,臺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不可觸碰的紅線。如果美國要打臺灣牌,那就是玉石俱焚的死牌。不管美方在臺灣問題上打什麼牌,任何支持「臺獨」或破壞中國統一的舉措,都視爲對中國核心利益的直接侵犯。我們的打擊目標不是自己的寶島,而是侵犯中國核心利益敵人的本土。而且要讓這種預判成爲美方的共識或「常識」!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中美迎頭相撞,也才能最終實現中國和平統一。

(作者爲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